24小时降水量预报图天气网_24小时降水量预报
1.天气预报的天气常识
2.中国气象部门以多长时间内的降水量来区分雨的大小
3.这是什么天气符号?
中雨:10.0~24.9毫米;大雨25.0~49.9毫米;暴雨50.0~99.9毫米;特大暴雨超过250.0毫米。
雨量是指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作用,而以积聚的深度来确定的。我国规定以毫米为深度的单位。雨量的等级根据二十四小时内降雨量的大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几个等级。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雪等,还有液态固态混合型降水:如雨夹雪等。
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小雨:雨点清晰可见, 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 过程。
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5~15mm 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
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mm的降雨过程。
暴雨: 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种。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 50~100mm的降雨过程。大暴雨: 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50mm的降雨过程。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2.5 ~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 ~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 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扩展资料:
雨量的划分:
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
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
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
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
全国雨量日变化,约有三类,即大陆平原式,东南沿海式与西南山地式。
大陆平原式:此式最为普遍,自南向北,内陆低地雨量日变化均属此型。
特点:昼夜雨量分配匀和。夜间比率,春冬稍大,夏秋则减少。
东南沿海式:东南沿海雨量之日变化为标准海洋型式,其昼夜分配,大致虽尚匀和,但集中于清晨的趋势明显,午后通常为雨量最低点。
西南山地式:西南山地之东坡与北坡如川西,川东南等地,虽居内陆,然雨量集中晨夜之现象。
川黔各地夜雨率多在百分之五十以上,超出时间比率甚多。其注意之点有二:
1、夜雨率有随高度而呈递增之势,地形之影
2、无论高度,夜雨率均夏季最小,春季最大,冬季亦不弱。
参考资料:
天气预报的天气常识
降水等级用语 12小时降水总量(毫米) 24小时降水总量(毫米)
毛毛雨、小雨、阵雨 0.1 - 4.9 0.1 - 9.9
小雨 - 中雨 3.0 - 9.9 5.0 - 16.9
中雨 5.0 - 14.9 10.0 - 24.9
中雨 - 大雨 10.0 - 22.9 17.0 - 37.9
大雨 15.0 - 29.9 25.0 - 49.9
大雨 - 暴雨 23.0 - 49.9 38.0 - 74.9
暴雨 30.0 - 69.9 50.0 - 99.9
暴雨 - 大暴雨 50.0 - 104.9 75.0 - 174.9
大暴雨 70.0 - 139.9 100.0 - 249.9
大暴雨-特大暴雨 105.0 - 169.9 175.0 - 299.9
特大暴雨 >= 140.0 >= 250.0
中国气象部门以多长时间内的降水量来区分雨的大小
在收听天气预报时,常常听到“今天白天”、“今天夜间”等时间用语和“多云”、“阴”、“晴”等气象用语。
“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这12个小时;“今天夜间”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这12个小时。“晴”指云量占10—30%;“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占80—100%。
气象单位对降水量标准的规定,有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标准。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指的是降水量0.6—5毫米;“中雨”的降水量5.1—15毫米;“大雨”15.1—30毫米;“暴雨”30.1—70毫米;“大暴雨”70.1—200毫米。24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降水量指的是1—10毫米;“中雨”的降水量指的是10.1—25毫米;“大雨”降水量指的是25.1—50毫米;“暴雨”指的是50.1—100毫米;“大暴雨”是100.1—250毫米的降水量。预报时间没有超过12小时,就是指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如果预报今天白天或晚上有雨雪,则指的是12小时内的降雪。如果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有中到大雪,则指的是24小时内的降水量。除12.24小时预报外,还有48小时预报,72小时预报,还有未来天气分析等。
因为气象局每日提供给电视台,广播台,各大报纸的预报只有三次:早上,中午,晚上。对于突然的天气变化不能及时地作出预报,怎样才能及时地了解到突然的天气变化情况呢。从2009年9月开始,中国开通了121气象热线。平均每两小时就有一次新的预报,及时准确,方便快捷。例如扬州的121气象热线,可以同时接听60门电话,话费与普通的市话相等。
这是什么天气符号?
中国气象部门是以24小时内的降水量来区分雨大小的。
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而不是像有些人想的那样,雨下得急就是大雨,下得缓就是小雨。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另外,夏季常听到的阵雨或雷阵雨,从量级上划分是属于小雨的量级。为了更详细的划分降水量级,天气预报中还经常用到小到中雨,中到大雨,大到暴雨等。
雨大小的分类:
1、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者。
2、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3、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4、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5、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
6、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者。
这个天气符号是雾。
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扩展资料:
天气常识
在收听天气预报时,常常听到“今天白天”、“今天夜间”等时间用语和“多云”、“阴”、“晴”等气象用语。
“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这12个小时;“今天夜间”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这12个小时。“晴”指云量占10—30%;“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占80—100%。
气象单位对降水量标准的规定,有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标准。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指的是降水量0.6—5毫米;“中雨”的降水量5.1—15毫米;“大雨”15.1—30毫米;“暴雨”30.1—70毫米;“大暴雨”70.1—200毫米。
24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降水量指的是1—10毫米;“中雨”的降水量指的是10.1—25毫米;“大雨”降水量指的是25.1—50毫米;“暴雨”指的是50.1—100毫米;“大暴雨”是100.1—250毫米的降水量。预报时间没有超过12小时,就是指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
如果预报今天白天或晚上有雨雪,则指的是12小时内的降雪。如果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有中到大雪,则指的是24小时内的降水量。除12.24小时预报外,还有48小时预报,72小时预报,还有未来天气分析等。
参考资料:
天气符号-百度百科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