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台风等级划分

2.香港7月1日~~7月7日的天气怎么样啊?

3.香港天气资讯中心的历史沿革

4.香港近期天气如何

香港天文台华南天气预报_鞋子小屋儿童画

很热 !

香港天文台 - 天气预报

8月7日(五)

28-34°C

60 - 90 %

大致天晴及酷热。稍后局部地区有骤雨及雷暴。

8月8日(六)

29-35°C

60 - 95 %

部分时间有阳光及酷热,但有烟霞。稍后有几阵骤雨及狂风雷暴。

8月9日(日)

28-32°C

70 - 95 %

大致多云,有几阵骤雨及狂风雷暴。

8月10日(一)

27-31°C

70 - 95 %

大致多云,有几阵骤雨。

8月11日(二)

28-32°C

70 - 95 %

短暂时间有阳光,有几阵骤雨。

8月12日(三)

27-31°C

75 - 95 %

大致多云,有几阵骤雨。

8月13日(四)

27-31°C

75 - 95 %

大致多云,有几阵骤雨。

香港台风等级划分

中长期预报可以预报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天气。长期天气预报 在天气预报中长期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如长时间旱涝或长时期酷寒和酷热等现象的预报。在天气图上表现为在较长时期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同类天气过程,就是造成持久性的异常天气现象。是什么因子使得同类天气过程不断重复出现呢?一般认为,这个问题主要不在大气内部,而是由于在大气外界的某个因子在起作用。这是当前许多国家长期预报研究工作中的一个基本观念。这些外界因子是什么呢?目前意见还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太阳的变化是长期天气过程的主要外界因子,有不少长期预报方法是根据这种观点作出的。但也有认为下垫面热力特征的异常,如海水温度、地温分布、地球表面积雪和南北极区结冰等情况的异常,是引起在某个月中或某个季节中不断重复出现同类天气过程的主要外界因子。这些下垫面热力特征的异常是由前期和同时期大气环流所造成,但反过来又影响长期天气过程。以上两种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还不能对长期天气过程的物理原因说得很清楚,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连一些观测事实也还不清楚,更谈不上理论方面的研究。所以,目前在长期天气预报中所使用的方法基本上是一些预报经验和统计方法。近年来有人开始在进行长期天气过程的数值试验,想用动力学方法作长期天气预报,但离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近10多年来,很多人注意到海洋对长期天气过程的作用。人们发现,海洋表层(几百米厚)的温度,在月与月之间或年与年之间有很大变化。海温的变化,主要是由大气环流条件造成的,反过来又能引起大范围大气环流的异常。如海洋对异常的热量贮蓄很深厚(可达500米左右),这使海温的异常能持续得比较久。所以通过海温这个大气外界因子的作用,可以造成大范围的异常天气。不少气象台站用海水温度作为长期天气预报的因子,这是有道理的。近年来用卫星预测,收集陆地积雪、极区结冰等情况的资料,人们可以研究其异常与大范围天气反常的关系,并由此可得到有效的长期天气预报因子。 在长期天气预报中预报因子的选择,不能同短期天气预报中指标的选法一样,它应选择表征的尺度要大而变化又比较慢的要素作预报因子,例如海水温度的变化比气温的变化慢很多,据估计只有气温变化速度的1/10,因此作为长期天气预报因子是很合适的。 目前许多国家的长期预报只预报未来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的平均天气情况,即只预报该月或该季的温度或降水量对气候平均值的偏差,如能从历史资料中找到一个相似月份或相似季节,则可以预报在该月中各旬或该季中各月的平均天气情况,要预报未来一个月中每一天的天气,就不容易了。美短、中、长期天气预报://.295.cn/futures/weather/2001-08-2000034576.asp]

香港7月1日~~7月7日的天气怎么样啊?

香港台风以风力影响香港程度分为:1号、3号、8号、9号、10号(威力从小至大)。

香港台风预警信号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一号戒备信号、三号强风信号、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十号飓风信号。自1946年至今,已有16个台风或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导致香港天文台发出十号飓风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是有关部门依据相关的法规用来发布台风灾害预警时所用的预警信号。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橙色和红色表示。中国气象局2004年8月16日发布了《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其中把台风预警信号分为蓝色、**、橙色和红色四级,但部分省市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分级。

应对台风的措施

1、关注天气预报: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预警信息,了解台风的路径、强度和可能的影响。这可以帮助您提前做好准备,并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2、避免危险区域:如果台风来袭,应尽量避免在易受影响的地区停留,例如河边、海滩、低洼地区等。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如高楼、坚固的建筑物或者避难所。

3、做好家庭防风工作:关好门窗,固定易被吹动的物体,避免其成为伤害来源。清理阳台和房屋周围的物品,防止高空坠物伤人。

4、出行安全:尽量避免在台风来临时外出。如果必须出行,应尽量避免涉水,因为洪水中的水流可能很危险。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例如汽车而不是自行车或摩托车。

5、做好应急准备: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例如手电筒、电池、便携式充电器、急救包和其他必要的紧急用品。确保家庭成员知道如何联系您在外地的亲人。

香港天气资讯中心的历史沿革

香港天文台只有七天的天气预报,暂时只可以看到7月1日的天气。

7月1日天晴炎热。温度18-32度。相对湿度70-90。

往后2日到7日的天气预报要过几天才有。留意香港天文台网页。

另外,7月1日每年都有大游行。

如果你那天行程途经港岛铜锣湾、湾仔、金钟、中环的话,有留意封路改道等交通安排。某些港铁站出囗会暂时封闭。

香港近期天气如何

1883 香港天文台成立。

1884 开始定时作气象观测。设立热带气旋警告系统﹝香港最早的海洋气象服务﹞。设立一套以鼓形和锥体形状的目视热带气旋警告系统,用作通知离港船只台风的位置及移动方向。这个系统在1917年被一个以十种标志的热带气旋警告讯号替换。这系统在1961年6月被废除。

1885 时间球于尖沙咀警署首次降下。

1892 开始提供海港气象服务。天文台每日将24小时天气预报送到报馆,以便刊登在中午左右出版的报纸号外。

1908 透过无线电报接收船舶天气报告。位于尖沙咀讯号山(亦称大包米或黑头角)的新时间塔替换在尖沙咀水警总部的时间塔。及后由于无线电广播时间信号已被广泛使用,时间球于1933年6月30日被拆除。

1915 开始提供船舶天气预报的无线广播。

1917 一套表示本港风力的目视热带气旋警告系统在7月开始使用,替换自1884年以来使用的本地台风炮(声音)风暴讯号。这个目视系统是现时的热带气旋警告系统的起源。

1921 利用测风气球作高空探测。开始地震测量工作。

1928 天气预测在香港电台广播。

1937 设立航空气象服务。

1948 加入国际气象组织﹝IMO﹞,即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前身。

1949 利用无线电探空仪及雷达探空系统测定高空气象资料。

1959 天文台设置首座天气雷达。

1961 开始测量大气中的放射性。

1964 接收极轨卫星的自动图像传送信号﹝APT﹞。

1966 在1966年开始以 95 兆赫频率直接由天文台播出6 响报时信号,并于1989年9月16日停止运作。直至今天,天文台的6 响报时信号仍继续由香港电台播出。

1967 开始发出有关雷暴及豪雨的警告。

13 天文台设置首部计算机系统。

15 天文台透过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电信系统﹝GTS﹞交换气象资料,并全面建立了下列三组地区性专用电路:香港─东京﹝1969﹞香港─曼谷﹝10﹞香港─北京﹝15﹞ 开始发展首个天气预报数值模式。

17 接收日本气象厅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GMS﹞低分辨率卫星图像。开始发出山泥倾泻警告。

19 设置了一套由三个站组成的短周期地震仪网络。天文台首个天气预报数值模式﹝平衡正压模式﹞开始投入业务运作。接收日本气象厅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GMS﹞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天文台在九龙市区和启德国际机场跑道安装五个测风站,试验探测机场的风切变。1980 设置了首套铯原子钟报时系统。

1983 提供三天天气预报服务。

首两个用作提供公众天气服务的自动气象站于天文台总部及沙田建立,而另一个用作提供航空气象服务的自动气象站亦于赤 角投入运作。天文台实时雨量数据收集系统开始运行。

1985 首个粤港兴建的自动气象站于黄茅洲开始运作。设立打电话问天气服务在京士柏建立了一所辐射测量室。

1987 设立环境辐射监测。天文台科学主任开始主持电视天气节目。

1988 一套新的天气预报数值模式(有限区域数值模式)投入运作,集中处理影响香港及邻近区域的小尺度天气系统天文台向新闻处及香港电台传送二十三个世界城市的天气资料及预报,以便向传媒及公众发布。

1990 辐射监测及评价中心成立。

1992 一套以颜色为标记的「暴雨警告系统」开始使用。

1993 天文台开始测量高空的臭氧及辐射。

1994 天文台第一台多普勒天气雷达开始运作。

1996 天文台在因特网设立网页。成立天文台之友,加强市民和天文台的沟通及提高市民对天气服务的认识。

19 将地震站网扩展至8个台站,并以数字式信号传送。

1998 提供互动形式的资料查询系统﹝IES﹞服务。天文台的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TDWR﹞投入运作,每分钟探测风切变及湍流,向航机发出有关警告。推出四天天气预报服务。在1998年7月航空气象服务从旧启德机场迁移至赤?角新的香港国际机场。

1999 天文台在大帽山装置的新天气雷达系统正式启用。新系统提供高分辨率雷达数据,能更有效地监测恶劣天气系统天文台添置了一部超级计算机,用作运行一套高分辨率天气预报数值模式﹝业务区域谱模式﹞,以加强预测暴雨的能力。开始发出寒冷天气警告。开始提供紫外线指数。

2000 开设了一所位于天文台附近一幢商业大厦内的中心,方便市民索取资料及刊物。天文台添置了一套高效能服务器簇,以提高气象数据处理的能力。推出五天天气预报服务。开始发出酷热天气警告。

2001 天文台增强网站服务,提供文字版及有声网页,让视障人士更容易获得天气信息。

2002 由世界气象组织主办,香港天文台开发和管理的「世界天气信息服务」网站正式运作。这个是世界上首个涵盖2003 首次成功接收到从商业航机上计算机传送来的自动天气报告。

2004 全东南亚首套自动高空探测系统正式启用。

2005 天文台与广东省气象局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合作建成闪电定位网络,并推出闪电位置信息服务。

2006 天文台推出紫外线指数预测服务,方便市民考虑适当的防晒措施。 天文台在香港国际机场装置了第二台激光雷达系统,以加强风切变预警服务。2006年5月香港天文台参与了太平洋海啸警报及减灾系统成立四十多年来首次举行的泛太平洋海啸演习。天文台为2008年奥运马术比赛研发的两套实时暑热压力测量系统,已在2006年6月分别安装于沙田香港体育学院及上水双鱼河骑术训练学校。2006年12月26日吕宋海峡发生猛烈地震并引发小型海啸,香港天文台发出了有史以来首个海啸报告。天文台为世界气象组织管理的世界天气信息服务和恶劣天气信息中心网站转用worldweather 及 severe.worldweather的新域名以彰显其国际地位。在2006年年底,天文台成功引进一套全球─区域气候模式作气候预测研究之用。季度气候预报开始向公众发布。

2007 发出3号和8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近海平面参考测风站数目增至八个,涵盖全港。天文台台长于五月主持了部份世界气象组织会员大会的会议,这是有史以来天文台人员在世界气象组织主持的最高规格会议。

2008 天文台在其网站推出首个香港分区气温预报。

最近日间气温为持二十多度左右,早晚间低三度左右,请看以下香港天文台未来七天的天气预报(穿薄毛衣加外套巳足够了)...

香港天文台官方网站

://gb.weather.gov.hk/contentc.htm

请参考:://zhidao.baidu/question/2002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