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月去桂林还是北海合适?

2.陜西附近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3.清明节民俗

4.西安的气候怎么样

兴平市天气预报15天_兴平市 天气预报

1.旬邑石门山景区

咸阳市为首发旅游精品线路:咸阳博物馆——沙河古桥遗址及沙河风情园茂陵景区唐杨贵妃墓苏武墓后稷焦家台报亭354武功城隍庙咸阳博物馆秦咸阳宫遗址渭河发电游及渭河生态园45沙河战国古桥遗址秦咸阳宫(韩晶帝杨陵、汉高祖长陵、韩晖帝安陵、汉哀帝夷陵、汉元帝凌薇、汉平帝康陵、汉成帝炎陵、汉赵迪平陵、汉武帝茂陵)咸阳博物馆周陵(周文王、周武王墓)——唐顺陵墓(母武则天墓)地球人的起源s民国三原城隍庙于右任故居咸阳博物馆唐李靖故居青年训练班旧址淳化野台山战役旧址旬邑古象化石博物馆唐民俗博物馆354石门山森林生平旧址咸阳博物馆——正国渠遗址及张家山景区昭陵景区干岭景区长武昭热寺咸阳渭城区安库库吉、凤凰台渭城区中五台(道观)乾县弥陀寺(佛教区)渭城区胡太师墓(伊斯兰教)

2.旬邑石门山景区电话

咸阳市s地形北高南低,呈阶梯状。东北部旬邑县的石门峰海拔1885.3米,是全市最高点。东南部三原县大成镇清河出口,海拔362米,是市区最低的地方。属于北方渭北黄土高原半干旱沟壑区南缘,海拔1000米至1800米,面积6374.2平方公里。南部渭河盆地是关中平原的一部分,面积2684.3平方公里,地势平坦。

农垦历史悠久,除栽培树种外,南方平原自然植被分布较少;在渭北黄土高原上,只有旬邑县的马兰和石门山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天然次生林,淳化县北部的黄花山、泾阳县北部的嶙峋山和北中山以及永寿县的胡爱萍山还保留了少量的天然次生林。当地大部分自然植被已被人工植树取代,森林覆盖率为17.5%。所以,咸阳70%属于黄土高原,30%属于冲积平原!

3.旬邑石门山景区能不能开车进

石门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伍兹南段的遗迹,位于陕西省旬邑、淳化、耀州三县(区)毗邻地区。其主峰和大部分山区位于咸阳市旬邑东南23公里的清源乡石门关村,距古都西安130公里安。石门山面积156平方公里,共有54个自然村,总人口约3290人。主峰海拔1885.3米,为关中(渭北)北部最高点,子午岭、北山第一峰。

4.旬邑石门山景区介绍

32元的石门山景区门票,携程居然给大家去了45元。性价比太低了。45元里的成人票不划算,整体游玩时间不会超过一个小时。不过景区还是有一些特色的。石门山公园由秦始皇长子守护,现存的伏肃殿。石门山森林公园是一座原生态森林公园,是西安的后花园安。

5.旬邑石门山景区开放了没

陕西省旬邑县石门国家森林公园

石门山是伍兹南段的遗迹,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位于陕西省旬邑、淳化、耀州三县(区)毗邻地区。其主峰和大部分山区位于咸阳市旬邑东南23公里的清源乡石门关村,距古都西安130公里安。石门山面积156平方公里,共有54个自然村,总人口约3290人。主峰海拔1885.3米,是关中(渭北)北部的最高点,也是第一高峰I

区内有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8856公顷,森林覆盖率95%以上。石门山山峰众多,曲径通幽,林木葱郁,气候湿润。独特的地质条件、地貌、气候、植被、河流、水文山脉等条件构成了黄土高原南部罕见的自然景观。这些山的形状像九顶莲花墩,俗话说山上没有没有覆盖土壤,但水不会不要回到同一个地方,它们被奇怪的山峰包围着。随着季节的变化,春天的花、夏天的荫、秋天的果、冬天的雪和美丽的景色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它被誉为渭北的西双版纳,西安咸阳的后花园安。它it’值得一看。

6.旬邑石门山景区疫情防控

不需要。如果疫情严重,可能需要。

国家4A级景区石门山森林公园距离市区近20公里。向北也进入济宁地区。第一个景点是毗邻泰的磁窑镇一座城市。曲阜的景点虽然大多是人文景观,但是景观很少。石门山是曲阜的独特景观,以其幽静悠远的自然风光被称为曲阜的后花园。

7.旬邑石门山景区和彬州大佛寺哪个更值得去

咸阳市区景点:汉阳陵博物馆、咸阳博物馆、咸阳卫青楼、咸阳湖、沙河古桥风景园、武陵源、北渡塔、唐顺陵、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周陵(西、吴王陵)!咸阳远郊景点:兴平茂陵博物馆、杨贵妃墓、三原城隍庙、于右任纪念馆、中国地球起源、程家大院、孟店民居、昭陵、现代农业示范园、农大博览园、侯集焦家台、隋泰陵、武功姜元墓、苏武墓、秦征国渠遗址、崇文塔、咸阳石门山、宾县。甘泉宫遗址,野台山,甘县弥陀寺,甘陵,永泰公主的墓,黄土民俗村,甘陵博物馆,唐家大院,孙昌无极永寿县的古墓、古豹和榆树。

8.旬邑石门山景区纪实气温

石门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伍兹南段的遗迹,位于陕西省旬邑、淳化、耀州三县(区)毗邻地区。其主峰和大部分山区位于咸阳市旬邑东南23公里的清源乡石门关村,距古都西安130公里安。石门山面积156平方公里,共有54个自然村,总人口约3290人。主峰海拔1885.3米,为关中(渭北)北部最高点,子午岭、北山第一峰。

9.旬邑石门山景区门票多少钱

唐家民俗博物馆(唐家民居)位于陕西省旬邑县东北7公里的唐家村。始建于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前身是唐家地主庄园,是唐家地主为显示唐家的财富,繁荣和昌盛。当时共修建了87座宫殿式的院落,其中三层、角楼、七檩六椽最为豪华。经过战争和买卖后代,他们才活了下来。两个相邻的三个院落和另外五个院落,一座陵墓和一批珍贵的文物和石刻值得观赏。这些作品的精致程度往往让我们当代人汗颜。

石门山森林公园树木种类繁多,有典型的天然次生林,也有林相整齐的人工林。这里有奇花异草和丰富的观赏植物,堪称植物王国黄土高原上。

旬邑县博物馆位于县城东街,建于年。该亭是宏伟的北宋大台和古老而庄严的明代孔庙的所在地。目前有古象化石和拴马石雕两个展览。馆藏文物36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83件。

旬邑黄河剑齿象陈列在古象化石博物馆的是15年在旬邑县马兰镇西园村出土的,体长8.45米,高4.3米。它生活在大约300万年前的更新世,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头大象。与此同时,

泰国塔,建于北宋嘉佑四年(1059),高53米。它由砖和石头制成,有木制楼梯可以爬到顶楼,可以看到县城的全景。7层8棱,24扇窗,56个风铃,2001年被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楼雄伟高大,玲珑剔透,至今仍是县城的标志性建筑,是旬邑的象征古老的文明。

文庙,建于明朝(1583年),坐北朝南,五间宽室,三间深室。庙顶是歇山顶,主脊两端一米多高。竖脊两端各有脊兽。四檐皆拱,斗三升,五彩沉甸甸。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庄重、壮观。充分体现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展出了70多件拴马石雕艺术。有五种类型的图形,动物,植物,人和动物,几何体。马扎桩造型丰富,兼收并蓄,变化多端,技法精湛,工艺精湛,是一批成熟的民间艺术品。

10.旬邑石门山景区天气预报

咸阳城位于关中平原腹部,有山但不太高。

第一,咸阳市淳化县中山,据说是夜行人的护身符之地。流浪者日夜兼程,在夜行神的保护下,以免在旅途中迷失方向,最终到达目的地。

二、赣县梁山。这个凉山不是《水浒传》里的凉山。是唐代两个皇帝的合葬墓,也是夫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甘岭。

梁山共有三峰,北峰最高,南两峰对峙,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凉山南部两座山峰东西对峙,挺拔俊朗,是甘岭的天然门户。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它的潜力是卓立但不是孤立的。干陵宫就在梁山主峰北峰的正上方。

俯瞰甘岭,它看起来像一个栩栩如生的睡美人。梁山南边的两座山峰地势较低,中间是司马道(神道),所以这两座山峰得名冯如,也叫乳头山被当地人。

11.旬邑石门山景区有什么好玩的

咸阳位于八百里外的陕西秦川腹地。渭水南流,山宗北流,山川皆阳,故名咸阳。它毗邻西安东邻省会安,北邻甘肃。它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也是中国的枢纽西北是中原。咸阳风景秀丽,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热雨同季。咸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距今已有235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A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地热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2004年,被评为中国第一魅力城市。

市人民的地址s:咸阳市未央中路6号,邮政编码:712000,电话区号:029。

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九丈山南麓,渭水以北。山之南叫阳,水之北也叫阳,故名咸阳。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中国从封建王朝统一到秦朝的都城。它南北长145公里,东西宽106公里,面积10119平方公里。辖秦都、潍城两区,兴平一市,旬邑、武功、泾阳、三原、礼泉、赣县、永寿、宾县、长武、淳化10个县,216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3843个行政村,163个居委会。人口504万。

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状,呈三个单元:一是南部渭河和泾河平原,约占1/5

气候:由于地形特征,它可以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气候带:南部平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13天;北部高原沟壑区,气候略冷,冬春略长。年平均气温低于10,无霜期长达180天。全境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自南向北递增,50%集中在7、8、9月,往往秋雨连绵,阴天长。

河流:泾河从西北流入,向东南流入渭河。渭河沿南界自西向东流去,形成一条人类水系统类型。它的大小河流,像毛细血管一样,注入两条动脉,即泾渭。

矿产:有煤、铁、石灰石、粘土、铁矿石、大理石等16种。这座城市的北部是黑带渭北煤田,煤炭储量超过100亿吨,是陕西第二大煤田。中心区石灰石储量40亿立方米。

经济:耕地41.54万公顷,是陕西主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全市有省级优质商品粮基地县9个,国家级优质商品粮基地县6个。人均粮食产量居陕西第一,每年提供5亿多斤商品粮。多种经营形成了15个商品基地,主要有棉花、苹果、烤烟、蔬菜、笼养鸡和猪。尤其是新品种如红富士苹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优质水果奖。大力发展礼泉短富、嘎拉、美国8号等优质品种,美国在泾阳、三元、礼泉、永寿等地建立了200公顷的开发示范园。家畜以畜禽为主,是关中驴和秦川牛的主要产地。奶山羊发展迅速,成为陕西奶山羊基地之一。天然次生林5万公顷,优势树种为辽东栎、山杨、白桦、油松等。总体积456.5万立方米。15000公顷的草地。中草药丰富,已发现626种。野生动物包括14目30科140多种鸟类。

咸阳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形成以纺织、电子、煤炭、机械为主体的工业体系。50多年后发展,纺织工业已形成棉纺、毛纺、化纤、印染、服装、纺织科研的完整体系,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年产值占全省纺织工业的1/3。电子工业已成为实力雄厚、技术装备水平高的新兴产业。全国最大的彩色显像管厂陕西彩色显像管厂等十三家大中型电子企业集中在该市西郊,年产值占全省近一半美国电子工业。秦都被誉为纺织电子城。咸阳已成为陕西最大的水果生产加工基地、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电子产业基地、能源化工基地、医疗保健基地和纺织产业基地。

交通:陇海铁路贯穿东西,咸阳-铜川-西安安韩城铁路在这里与陇海线交汇。西(安)-兰(周)、211国道、仙(阳)-宋(嘉川)、(安)-包(吉)、(安)-通(川)等干线公路四通八达,县、乡、村已通油路。西安建成的高等级公路安到天水和安至铜川过境。几千年的咸阳古渡已经被跨越渭河的铁路和公路桥所取代。这个中国第四大机场拥有80多条国际和国内航线。

名胜古迹:全市文物古迹5000多处,国家级文物12处,省级文物73处。陵墓举世闻名,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唐高宗皇帝李治和他的妻子合葬的陵墓。有27个皇陵和256个陪葬墓,如昭陵(唐太宗墓)、茂陵(梁武帝墓)和杨陵(景帝形成了绵延数百英里的壮观皇陵群。还有郑国渠屈寿遗址、宾县大佛寺、唐代昭若寺大殿等。咸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咸阳主要景点:乾陵沙河古桥风情园、咸阳博物馆、渭滨公园、茂陵博物馆、迪达起源、三原城隍庙、昭陵、武陵源、侯集焦家台、郑国渠、北渡塔、崇文塔长陵、咸阳石门山、宾县大佛寺石窟、古塔、宾县懿德太子墓。

周称程为,后改名毕瑛,后又改。春秋时称为未央。秦魏咸阳。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改称新城。梁武帝第三年丁原(公元前114年),它被改为魏城。金代设灵武郡。后来,赵改名为石安县。

秦以前汉高祖刘邦的灵异,——长陵城,改为咸阳郡,属灵武郡管辖。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武则天因其母顺陵就在这里。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升为二都。五代宋金都叫咸阳。元初咸阳并入兴平,不久恢复咸阳县制。吴明四年(公元1371年),咸阳迁至渭水驿,即今秦都区所在地。明、清两朝称咸阳,属西安管辖。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废路,咸阳归关中路管辖,不久废路归陕西省直管。1937年后,归第十行政督察咸阳办事处。

1949年5月18日,咸阳县解放,归咸阳行政公署的办公室。1952年12月,咸阳县城区建咸阳市,郊区仍属咸阳县管辖,市县并列。1953年,咸阳市、咸阳县直属陕西省领导。1958年12月,咸阳县并入咸阳市。1961年1月,兴平、周至、宾县划归咸阳市管辖。1961年10月,重新设立咸阳专署,划定四县,咸阳城仍归咸阳专署所有。1966年7月,它被改为西安安。17年10月,咸阳市收归咸阳专区。年5月,咸阳改为省辖市后,原咸阳更名为秦都区。

[Tiehu]历史名人

刘家钰(1843~1903)

杨(1687~1758)

王政(1571~1644年)

胡登洲(1522~15年)

康海(1475~1540年)

玛丽(1474~1556)

王澍(1416~1508)

王重阳(1112~1170年)

杨(736~806)唐代外交家。咸阳泾阳人。年轻的时候要正直,长大了要忠诚勇敢。唐肃宗永泰元年(765年),奉命劝说在慈济地区造反的狼山部落;宗大历六年(771),宣慰楠楠、光复,不负使命;德宗兴元元年(784年)赴回纥成功,挽救了唐朝的危机。贞元元年(785年)四月,奉命在黑(西亚)大吃一顿,成为我国第一个航行到地中海沿岸的外交使节。回国后,他奉命主持修复唐墓并参与洛阳的反叛乱。

李靖(571~649)

牛洪(543~610)

苏慧的生卒年不详。

马超(176~222)

生卒年月不详。

赵琪(108~201)

马融(79~166)

贾逵(30~101)

班昭(49~120)

班超(32~102)

班固(32~92)

6月去桂林还是北海合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埽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碓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墓前祭祖埽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兄战国时代埽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韶定寒食埽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扬,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纪念方式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国外的“清明节”

5月6日 叙利亚烈士节。当晚要员设宴款待烈士亲属。

5月30日 美国大多数州的“阵亡将士纪念日”。

8月份 日本农历七八月间有个盂兰节,机关、企业放3天,城里人返回乡下祭扫先人墓地。

9月1日 突尼斯全国扫墓日,又叫英雄节,用以纪念在独立斗争中殉国的烈士。

10月31日 墨西哥亡灵节(也译作万灵节),晚上人们穿着奇装异服,戴上祖辈相传的面具,对着先人的亡灵又唱又跳。相传这源自印第安人的风俗。

11月1日 法国万灵节。人们除祭扫先人陵墓,还到巴黎公社纪念碑献花。

陜西附近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如果你真的想去桂林或北海旅游,我认为它it’很合适。旅行不分月。

桂林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风景,尤其是漓江举世闻名。它这是六月底。你指的是雨季和暴雨的高发。你想去桂林或北海。

第一,如果你真的去桂林旅游,可以查一下未来十天的天气预报。如果有大雨或暴雨,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行程,然后当天气稍微好转时我们就开始游览。

雨季确实给出行带来很多不便,比如道路湿滑,洪水严重,导致我们无法出行。

北海是广西的休闲胜地。非常漂亮,适合游客去度。

六月适合北海游吗,不过我觉得it’还是挺合适的。我们可以错开大雨和暴雨,正常天气去游泳。虽然六月天气炎热,但我们可以选择晚上去海边。

总之,旅行由你决定,任何月份都可以旅行。虽然是雨季,但是我觉得只要时间安排合理,还是适合去旅游的!

是的,越快越好。七月你会感受到雨季的哪一边?

桂林哪个地方犹如仙境呢?求推荐?

桂林美国的风景是世界上最好的。要说最美的地方,就是兴平和九马画山之间的那段。当我们游览桂林时,我们在兴平古镇呆了几天。每天日出之前,我们就出发,带上食物和水,沿着河岸往九马画山方向走。在路上,我们先看到了20元背后的风景,离兴平很近,就几百米。然后沿途风景不一样,河上的船船川流不息。青山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你可以看到哪里有照片和素描。这里的风景一定是最好的。我们会停下来好好看看,顺便也休息一下。来回大概需要六七个小时。虽然它it有点累了。这是值得的。如果你乘船游览,美丽的风景只会掠过你的眼睛,但你可以不要进入你的内心。你可以不读万卷书,你也可以不要走万里路。如果去桂林旅游,兴平到九马画山是桂林山水最美的一段,宛如仙境。

漓江风光。十里画廊更美。奇峰异峰,山清水秀,人间仙境。

春节前想带父母(70多)出去玩一趟,桂林、广西北海、海南、厦门哪个比较好一点?有什么攻略?

我觉得桂林不错,气温温和,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现在是旅游淡季,吃饭住宿都很便宜;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桂林的交通非常便利。目前,桂林有一个机场,位于桂林西南部的临桂县,距离市中心约28公里,车程约40分钟。机场大巴全天运营,票价20元,每天往返于两江机场、天鹅宾馆(火车站附近)、民航大厦之间。三个火车站和四个长途客运站。每个火车站都有班车往返市区,最远的桂林西站大概一个小时的路程。桂林的景点可以坐公交,也可以打车。

1.两江四湖可以不要错过。建议下午去参观,在那里既可以看到白天的风景,也可以看到晚上的灯展。两江湖是位于桂林市中心的漓江、桃花江、榕湖、珊瑚湖、桂湖和龙牧湖的总称。乘船不仅可以游览中国古典园林榕山湖景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园林桂湖景区、一亩龙湖景区,还可以欣赏名桥博览园、名木博览园、亭台博览园、雕塑博览园。香山、富博和叠彩山也将展现在你面前。

2.独秀峰-王城风景区。这座孤峰险峻、高耸、雄伟,被称为南方天空之柱!

3.涠洲岛

该景区历史悠久,是桂林最早的园林遗址,始建于唐朝元十三年(公元818年)。子洲位于漓江东岸,与象鼻山相对,远远就能看到象鼻山的全貌。当时景区在搞活动,门票一元,很值得。

4.芦笛岩

5.游览完桂林后,你可以乘船游览漓江。船分两种,一种是游船;桂林到阳朔的游船9:00-10:00在桂林码头出发,分为磨盘山码头(三星空调船成人票215元/人,30元起需要捆绑一份中餐;)和珠江码头(四星邮轮360元/人;)。邮轮分三层,一两层住人,三层观景平台,三层免费开放,一层默认购票。上车后导游会问有没有客人升级,要50元。在中餐船上,下午2点左右到达阳朔县城,下船后步行几百米,就是阳朔西街的尽头。游船是单程的,如果没有回桂林的船,需要坐大巴返回。

漓江的精华是从杨堤到兴平。我建议坐竹筏,可以坐四个人。我当时坐的是竹筏。你可以提前在网上订票。坐在兴平,可以看到20人民币的背景景观,或者去参观兴平古镇。古镇旁边有一座老寨山,可以俯瞰漓江和兴平古镇。这是一个疯狂的场景。没票很难爬,老人也不一定能上。

6.逛完古镇,可以坐车去阳朔县城,逛逛西街,或者去丽江发呆。可以骑行十里画廊,玉龙河。

7.相公山

相公山美国各大网站在国外都很有名。可以爬山看日出,看云海。这座山不高,所以它半小时内爬上去很容易。我去的时候是阴天,我没有去。我看不到日出或云海。还爬了仙人台和大面山,从不同角度看了漓江大弯。

8.漓江源头有一座富力桥,是阳朔唯一没有完全开发的免费景点之一。这里的人们都很淳朴友好,这里的风景也很美。富力桥是一座石结构的单拱桥。它长30米,宽5米,高10米,创建日期不详。该桥结构奇特,桥拱由9组石拱组成,一砖一瓦,实属罕见。尽管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和激流冲击,这座桥依然完好无损。

推荐你带父母去广西!

前几天带着爸妈分别去了广西桂林巴马德天北海!

桂林美国的自然风光非常美丽,据说桂林美国的风景是世界上最好的。果然,很高兴你来了!漓江的景观很清秀,是典型的南方碧玉。漓江上,一只竹筏顺流而下,可以看到两岸变幻的风景,时而如美人卧,时而如仙女送灯,时而如猴子偷桃。它这真的是一次一个场景,而且太漂亮了!

最近,桂林的气候刚刚好,它it’天气既不太冷也不太热。s舒服十多度!

一路上会遇到背景是人民币20元的爷爷,和爸妈一起合影,开心的像个孩子!

我还吃了桂林著名的米粉。作为北方人,还是不Idon’我不喜欢。然而,我我总会尝一尝的!

在桂林游览完后,可以去巴马和长寿乡的德天瀑布。巴马的空气真好。每年都有很多老人来这里观光度。

长寿乡的山上有一个大字寿。

和长寿乡115岁老人合影,清朝人!

巴马很神秘健康洞,很多老人都有年卡,留在这个洞里!据说这个山洞里有很多负氧离子,底下有很强的磁场,对身体特别好。它带你的父母四处逛逛真是太好了!

晚上,我们举行了巴马长桌宴会,最著名的巴马猪。烤的很嫩很好吃,皮脆肉脆!

特别拼盘!它it’独特的酸辣酱很好吃!

在巴马的访问,去德天瀑布看中越交界处的跨国瀑布。不过这个季节水不多,但风景还是很美!

去了北海后,北海的海鲜很棒

清明节民俗

陕西境内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延安革命遗址 1937-1947年 延安市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汉至宋 汉中市 大雁塔 唐 西安市 小雁塔 唐 西安市 兴教寺塔 唐 西安安区 西安城墙 明 西安市 西安碑林 汉至近代 西安市 药王山石刻 隋至明 铜川市 半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丰镐遗址 周 西安安区 阿房宫遗址 秦 西安市 汉长安城遗址 西汉 西安市 大明宫遗址 唐 西安市 黄帝陵 黄陵县 秦始皇陵 秦 西安市临潼区 茂陵(汉武帝刘彻墓) 西汉 兴平市 霍去病墓 西汉 兴平市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唐 礼泉县 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 唐 乾县 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墓) 唐 咸阳市 陕西境内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旧址 1936年 西安市 蓝田猿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 蓝田县 周原遗址 西周 扶风县、岐山县 司马迁墓和祠 西汉至宋 韩城市 陕西境内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瓦窑堡革命旧址 1935年 子长县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1937-1946年 陕西省西安市 大佛寺石窟 唐 彬县 钟山石窟 北宋 子长县 昭仁寺大殿 唐 长武县 西岳庙 明至清 华阴市 西安清真寺 明至清 西安市 秦雍城遗址 东周 凤翔县 秦咸阳城遗址 战国至秦 咸阳市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 唐至元 铜川市 长陵 西汉 咸阳市 杜陵 西汉 西安安区 桥陵 唐 蒲城县 陕西境内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姜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临潼区 郑国渠首遗址 战国 泾阳县 魏长城遗址 战国 华阴市、大荔县 、韩城市 统万城遗址 十六国 陕西省靖边县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包括青龙寺遗址) 隋、唐 西安市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 隋、唐 麟游县 灞桥遗址 隋-元 西安市 华清宫遗址 唐 西安市临潼区 武侯墓 三国 勉县 泰陵 隋 咸阳市 永陵 西魏 富平县 仙游寺法王塔 隋 周至县 府州城 五代-清 府谷县 西安钟楼、鼓楼 明 西安市 水陆庵 明 蓝田县 延一井旧址 清 延长县 陕西境内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甜水沟遗址 旧石器时代 大荔县 花石浪遗址 旧石器时代 洛南县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华县 康家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老牛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西安市 栎阳城遗址 战国至汉 西安市 京师仓遗址 西汉 华阴市 良周遗址 秦、汉 澄城县 东渭桥遗址 唐 高陵县 玉华宫遗址 唐 铜川市 西汉帝陵 西汉 咸阳市、西安市 唐代帝陵 唐 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 三原城隍庙 明 三原县 鸠摩罗什舍利塔 唐 户县 公输堂 明 户县 仓颉墓与庙 明、清 白水县 泰塔 北宋 旬邑县 香积寺善导塔 唐 西安安区 西安城隍庙 明、清 西安市 白云山庙 明、清 佳县 八云塔 唐 周至县 泾阳崇文塔 明 泾阳县 彬县寺塔 北宋 彬县 韩城普照寺 元 韩城市 韩城文庙 明 韩城市 韩城城隍庙 明 韩城市 党家村古建筑群 明、清 韩城市 耀县文庙 明 铜川市耀州区 澄城城隍庙神楼 明 澄城县 镇北台 明 榆林市 重阳宫祖庵碑林 元至清 户县 慈善寺石窟 隋、唐 麟游县 洛川会议旧址 1937年 洛川县 杨家沟革命旧址 1947~1948年 米脂县 陕西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龙岗寺遗址 旧石器时代至汉 南郑县 石峁遗址 新石器时代 神木县 石摞摞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佳县 李家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乡县 北首岭遗址 新石器时代 宝鸡市 东龙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汉 商洛市 横阵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华阴市 李家崖城址 商至周 清涧县 梁带村遗址 周 韩城市 杨家村遗址 周 眉县 法门寺遗址 南北朝至清 扶风县 麟州故城 唐至明 神木县 秦东陵 秦 西安市 张骞墓 汉 城固县 明秦王墓 明 西安市 蔡伦墓和祠 清 洋县 精进寺塔 唐至宋 澄城县 长安圣寿寺塔 唐 西安市 长安华严寺塔 唐 西安市 百良寿圣寺塔 唐 合阳县 昭慧塔 唐 高陵县 开明寺塔 唐 洋县 大秦寺塔 宋 周至县 太平寺塔 宋 岐山县 武陵寺塔 宋 永寿县 神德寺塔 宋 铜川市 法王庙 宋至清 韩城市 北营庙 元 韩城市 五门堰 元 城固县 吴堡石城 明至清 吴堡县 周公庙 明至清 岐山县 榆林卫城 明至清 榆林市 张良庙 明至清 留坝县 扶风城隍庙 明至清 扶风县 玉皇后土庙 明至清 韩城市 玄武庙青石殿 明 合阳县 庆安寺塔 明 渭南市 咸阳文庙 明 咸阳市 盘龙山古建筑群 明 米脂县 姜氏庄园 清 米脂县 丰图义仓 清 大荔县 灵岩寺摩崖 汉至民国 略阳县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富县 杨珣碑 唐 扶风县 万安禅院石窟 宋 黄陵县 易俗社剧场 民国 西安市 渭华起义旧址 1927年 华县 吴旗革命旧址 1935年 吴起县 保安革命旧址 1936年~1937年 志丹县 最佳旅游时间 每年3-11月是旅行陕西的最佳时间,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 3-5月份,总体来说气候不错,但一定要注意天气预报,别在陕北和关中碰上风沙天气,否则你找旅馆时开口就会问能不能洗澡。而且,如果你看黄河的话,这个季节正是黄河的枯水期,她会比较纤细,不过看壶口瀑布倒是不用太担心,涓涓细流在这里都能发出激昂的咆哮。 6-8月份,如果你是去关中以及陕南一些地方,可以消夏避暑,如果去陕北徒步,那就要带好齐全的防晒用品、墨镜、足够的水、换洗衣裳,在大太阳底下,老实说,有些自虐。 8-11月份是黄金季节,要注意的就是天气有些转冷,昼夜温差会加大。 另外,冬天除了冷点,也没其它麻烦,尤其过年期间有许多民间庆祝活动,是看安塞腰鼓、洛川鼙鼓、宜川胸鼓和陕北秧歌的最好时候。 陕西真的很美。陕西人民热情好客! 推荐旅游地点 [编辑本段] 华清池 兵马俑 大雁塔 小雁塔 钟楼 碑林 半坡遗址 壶口瀑布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允许拍照)乾陵 昭陵 西岳庙 灞桥 芙蓉园 法门寺 太白国家森林公园

西安的气候怎么样

清明习俗资料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各地清明节习俗 河南省清明节习俗 巩县清明,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坟。人家祭祀青苗、牛王、洪山诸神。

孟津县清明插青苗于麦地。 陕西省清明节习俗 兴平县清明,姻亲间以纸钱相赠,且互相拜墓。

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共礼一神。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

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柳枝插门;并以纸钱贴于树干,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

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四川省清明节习俗 川东重庆、万县等地,旧时有「上野坟」的习俗。

清明节前后,三两女子结伴携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识的男子均可入席同乐。

什邡等地,妇女以荠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视水面花纹以卜吉凶,称为「油卜」。成都一带则卖炒米团,上面点染彩色,以线相串,称为「欢喜团」。

广东省清明节习俗 乳源县称清明前十日为「禁风」,县民都在头上戴桃叶。埔阳县清明扫墓后「颁胙」,即由主祭人主持,将扫墓的祭品烹调后,请上坟者食用。

广宁县清明扫墓,称为「拜山」。 广西省清明节习俗 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明亮。

兴仁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标坟」,又叫「挂青」。开阳县扫墓时,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

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江西省清明节习俗 新建县清明拜扫,例用春饼。

永丰县清明扫墓以前三后七为期。除例行的牲礼外,还以米粉作果,称为茧果,或压糯米为糕,浇上糖汁,称为饭果,犹有寒食之遗风。

安义县清明祭扫惟男丁行祭,妇女皆不参加。 湖南省清明节习俗 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

永州府清明节凌晨汲水,经数月味色不变,用以造酒尤佳。新田县农谚:「清明晴,万物成」。

福建省清明节习俗 福州清明,东郊踏青之游人甚盛,大多拾野菜煮臛,称为煮菜臛。惠安人扫墓时放纸鸢,吹麦箫。

泉州清明吃「润饼」、制「脚目粿」,这是一种球状的点心。据说清明节吃了脚目粿,可以增加脚力。

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也在清明节糊彩色的小旗为戏。 河南省清明节习俗 巩县清明,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坟。

人家祭祀青苗、牛王、洪山诸神。孟津县清明插青苗于麦地。

陕西省清明节习俗 兴平县清明,姻亲间以纸钱相赠,且互相拜墓。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共礼一神。

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柳枝插门;并以纸钱贴于树干,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

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四川省清明节习俗 川东重庆、万县等地,旧时有「上野坟」的习俗。清明节前后,三两女子结伴携酒食往郊外野餐。

不管是否相识的男子均可入席同乐。什邡等地,妇女以荠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视水面花纹以卜吉凶,称为「油卜」。

成都一带则卖炒米团,上面点染彩色,以线相串,称为「欢喜团」。

清明节的习俗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

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

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

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 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

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

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清明节的习俗和来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

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民谚常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应该说这与此前两天(或一天)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我们的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春三月正值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对此,唐代诗人韩的《寒食》诗有生动描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由于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做饭,就需准备一些事先做好的熟食(即冷食),以备禁火期间食用,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寒食节期间的食品,在北方,主要有以面粉做成蒸饼,上附红枣并捏成燕子形状的“子推燕”;有用梗米及麦芽糖调制成的醴酪。

在南方,主要有油炸至金**近似今日点心的环饼;有用糯米与雀麦草汁舂合而成,以枣泥或豆沙为馅料的蒸食——青白团子。此外,鸭蛋、枣糕、杏仁粥、冻猪肉、冻鱼肉,也是寒食节常用的食品。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除了禁火冷食,还有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

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

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

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

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

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 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

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以踏青、植树等活动,节日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

杜牧的《七绝·清明》诗,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春雨、牧童、酒家,诗人匆匆的步履牵引着清明节的诗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把人们带入另一番节日盛景,如林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态各异的车马轿舟,一片忙碌、一派繁华尽在画卷中。

今天的清明节,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纪念先人,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共创幸福美好未来,是我们过节的主题。

清明习俗!!!

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 *** 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 *** 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清明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清明习俗有哪些?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交清明节气。

1.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农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2.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3.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清明的民俗

清明话民俗:我国传统的祭扫节日

news.nen

人们在清明节前后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之时,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清明节还有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一)忌日祭(周年祭扫)

是指为死者死亡这一天所举行的祭祀活动。这一天,亲朋汇集,至墓前祭奠扫墓,燃放鞭炮等。通常修墓立碑也在这一天。祭祀仪式在中国流传至今多有变迁,但敬祖灵、寄哀思之心是一致的,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周年祭祀是在死者亡故一周的祭祀,在传统礼俗中是比较重大的纪念日。这一天,死者的亲属和朋友聚在一起,或在家里或在墓地或到殡仪馆,给死者上祭品,烧香磕头,诉说相思之情。

现在忌日祭的形式已是多种多样,除了上述比较传统的做法外,也有学习西方的祭奠方式,强调个性化的。比如在这一天,死者的亲朋好友到墓地向死者献上鲜花,寄托哀思;或开一个追思会,看看死者的遗照、录像和遗物等等,追忆过去在一起愉快的日子。这样的祭奠方式,现在已普遍被人们接受,尤其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二)春节祭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除夕夜,人们少不了祭祖,在祭祖的同时其他亡者也要沾点香火气的。民间有举家团聚,设供斋,点香烧烛,恭请祖宗或已故的亲人回家过年的习俗。初一早晨,在外出拜年之前要先拜祖宗之灵位。祭奠活动时,堂屋中挂上祖宗或已故亲人的遗像,摆放牌位,将点燃的香插入香炉,表明祖宗或亲人已经回家了。为体现尊重,祭祖的牌位要坐北朝南。

(三)上元节,中元节祭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按习俗这一天民间在家里或祠堂供奉祭品,焚香磕头,祈福保佑。因此,“上元节”是祭祀鬼魂的重要节日。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鬼节”。此日专为祭祀,各家各户皆备丰厚祭品,。中元日必烧纸衣,帮俗称为“烧纸衣节”,出嫁女子必于是日送“纱箱”,献祭于已故父母。祭祀时由户长高呼其某某祖宗名号,然后各支子孙焚烧纸衣、纸钱。其次序必从高祖、曾祖以到祖考。

(四)清明、冬至祭扫

清明、冬至是民间祭奠亡者和骨灰落葬的重要时节。民间有清明、冬至前后三天落葬、祭扫为宜的说法。冬至日古称“冬节”。家家户户必制粉丸,粉丸亦称为“孝子丸”,粉丸先煮成丸汤,致祭于祖宗神前,合家拜祝。礼毕家人围食丸汤,当为餐饭。

(五)端阳节、秋祭

五月五日为端阳节,俗称“五月节”,乃新之外的最大节期。此节族人必制“粽子”,先以祭家内祖先并诸神明,然后家人分食之。在重阳节(九月九日),秋祭是中上之家的习俗,不象清明扫墓那么普遍。

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雷雨大风天气;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多雾、少雨雪。

暖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洲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从北太副高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西北季风影响本地。因风向切变符合季风要求,故为季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