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地球环境现状的资料

2.印度厕所都是露天,女性怎么上厕所?

3.宾德拉的个人经历

印度出现了惊人的65度高温_印度60度

印度疫情大爆发,为何会让美国和英国恐慌?其实最该恐慌的远不是这两个

印度疫情到底怎么样了?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悬疑剧。表面上看,印度全国确诊人数只有600多人,死亡人数十几人,可是,印度却因此有有80多个城市封闭,印度农村也开始了打棍子封村的硬核防疫。印度,真是一个谜一样的国家。

你说印度疫情重吧,全国才600多个病例,一点都不像一个人口14亿的大国。

你说印度疫情轻吧,全国80个城市封闭,农村更是全线封堵,为了十几个人死亡,至于这样紧张吗?

之前很多营销号说印度防疫措施主要靠高温、免疫力等手段,我始终是坚决反对的。因为印度这个国家,在大型灾难中从未表现出强有力的防灾减灾能力。

远的不说,每年夏天印度都会有数百人死于炎热,去年冬天一阵寒潮,0度左右低温,就冻死了印度北部邦20多人。可想而知,在印度,10人一下的死亡,新闻都不带报道的,因为这些事太常见了。

另外要说的是,印度人对死亡并不是特别恐惧。印度恒河流域一直有一群怪异的人群圣人。没错,这些人是圣人,其实就是苦行僧。苦行僧教会了世人用瑜伽保持健康,可他们却长期生活在生与死的边缘。苦行僧们吃尸体、用骨灰做化妆品、连衣服也不穿,甚至还把尸骨当成床铺。有的苦行僧,故意饮用蛇毒,以证明自己的不凡。

别以为印度苦行僧是被人鄙视的群体,恰恰相反,印度的苦行僧,社会地位很高。每逢重大节日,苦行僧都会被当作贵客迎进来,奉为上宾。

印度有上百万的苦行僧,他们这些人随时都会死,随时都会补充上来。没有人在乎这些人的生死,所以,所以,吃尸体的人死了就算了,侥幸活下来的,就成了令人尊敬的圣人。

苦行僧尚且如此,人口规模巨大的低种姓群体、贫苦人口、无家可归者、贫民窟居民,你难以想象在这场疫情中会死掉多少人。

别的不说,咱就说无家可归者。

印度有很多的无家可归者。这些人每天在街上就是佛系乞讨,有的人给口饭吃,今天就不用饿着了,没人给饭吃,就饿上一天。白天晚上都是一个地方躺着睡觉。有太阳就晒太阳,没太阳两块一会。

有朋友就想问,疫情期间,印度全面封闭,居民都在家隔离。这些无家可归的人,该怎办?

印度不管,这些人只能自生自灭。

但凡是自生自灭的情况,都没有活下来的可能。

可以想象,疫情期间没人上街,服务业全部关闭,这些睡大街的穷人,如果有点存粮还能活几天,没有存粮,不久后就会变成一句一句的尸体。

不需要,饥饿就能要了他们的命。

如果来袭,给个痛快的,也许对他们你来说,反而还是好事呢!

我们这里做一个简单的估计,印度现在感染者到底有多少?

我们知道意大利感染人数超过30000时全境封闭,而印度人口是意大利的25倍,如今也基本封闭国家和城市,也就是说,印度目前的感染人数可能已经达到了75万人!

75万人什么概念?美国预计的峰值也不过就是65万人。

如果印度已经感染了75万人的话,中间死了多少人,按照意大利目前有医疗服务的情况下,尚且死了10%,印度人只有免疫力,估计也要死10%,那就是死了7.5万人!

如果印度真的已经爆发了如此严重的肺炎,最害怕的绝不是英美等国,因为,英国和美国对印度人并没有免签,印度人想要到这些国家避难,几乎不可能。

所以,印度疫情爆发的情况下,最害怕的是印度的邻国,以及对印度免签的那些国家。

如果印度开始大量输出病例,那将是整个亚洲甚至非洲的灾难。

想想都害怕!

关于地球环境现状的资料

在印度,坐火车肯定没有在中国坐火车的体验感有那么好,毕竟这几年,中国在高铁方面已经是全球领先了,很难有其他国家的火车能够超越中国。中国和高铁的舒适度要比其他国家的火车的舒适度要好很多,所以在印度坐火车的舒适度是远不如在中国的。他们车厢内的设施没有我们国内的高铁好,座椅也没有我们的舒服,包括火车上的乘务人员也没有国内的服务态度好。

但是很多人也很纳闷,印度的火车真的是人挤人,都是人吗?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印度的火车也有分慢速和快速两种,慢速的火车,就是我们国内早期所指的那种绿皮火车,对于这类的火车确实是人挤人,因为速度比较慢,所以危险系数比较低,很多人都会选择挂在火车上,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是对于印度的高速火车,他们是不允许挂男人的,因为这种太危险了,速度稍微一加快,很有可能就被甩出火车了。

所以如果要去印度旅游的朋友,其实可以不用担心,只要你选择的是快速火车,基本上是不会有到处都是人的情况出现的。但是挤还是肯定挤的,因为印度的火车的管理并不像国内做得那么好,他们的人口也蛮多的,素质也并不是那么的高,一个人在印度坐火车可能要看管好自己的贴身物品。

我们有的时候不要用定向思维去思考一个国家,印度这几年的发展速度也有加快,他们的城市建设也在一步步的跟进当中,我们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印度的火车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印度厕所都是露天,女性怎么上厕所?

在人类无数次企盼、无尽的憧憬中我们走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就如同20世纪中叶,人类从太空第一次眺望地球。就是在这颗美丽富饶的星球上,人类为谋求生存和发展,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立了一座座人类文明的丰碑。但是,当人类陶醉于自己创造的辉煌成就时,我们的家园已笼罩上了阴影。

人类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是所有人赖以维持生存的唯一空间。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却很少从长远和全局考虑如何更好地与这个星球的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从产业革命开始,一系列公害问题便日益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本世纪著名的七大公害--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伦敦烟雾、美国多诺拉烟雾、日本的四日市哮喘、水俣病、骨痛病和米糠油,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直接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以1943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为例。由于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有毒的浅蓝色烟雾,它导致洛杉矶大部分市民患病。1955年再度发生的此类,使65岁以上的老人五官中毒红肿,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人数达400多人。再看看日本的骨痛病。50-60年代居住在日本富山县的村民,因长期饮用被镉等重金属污染的河水和食用含镉的食物,造成镉中毒,很多患者全身疼痛难忍,并引发了贫血、胃萎缩、骨质软化等一系列难以治愈的疾病。

恶化的环境敲响了警钟,人类开始猛醒,开始反思。当人类骄傲地宣称,“我们可以改造自然、改造环境”的时候,对于无私奉献的地球,人类又做了些什么?人类将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或许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自然环境对人的生命和幸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那样,可以无偿地取得。人们呼吸空气,喝水,吃动植物食品,欣赏源源不断的自然之力。世界如此之大,它的似乎是无穷的。但即便如此,农夫还是牢记着储备这一要诀,他懂得必须留下一些谷物,作为下一次收获的”。

在全球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大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1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大会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宣言郑重声明,人类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各国有责任确保不损害其他国家的环境;环境政策应当增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潜力。

斯德哥尔摩会议期间,在一篇名为《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中曾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的。”而实际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速度已大大超出了人类自己的预料,人类不光预支了许多属于子孙的,同时也正在因自己的行为而自食恶果。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尽管不少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仍然日趋严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和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等方面一连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都表明了人类对这颗美丽星球的无情伤害。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但浓烟、粉尘、臭气、酸雾这些工业文明的产物却正在把大气层变为空中垃圾场。

年12月3日深夜的印度博帕尔市,当人们在梦中沉睡的时候,一个恶魔悄然降临。一家由美国投资的农药厂的剧毒原料异氰酸甲酯突然泄露,数十吨毒气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在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波及11个居民区,20多万人受到伤害,其中2800多人死亡,5万余人终生失明。

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按停机检查,由于工作人员多次违反操作规程,致使反应堆爆炸起火。摄氏2000度的高温火球迅速烧毁了机房,高强度放射性物质四处蔓延,7000余人死于非命,受放射性伤害的人数难以统计。这次核事故使整个欧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欧洲各国放射性尘埃强度增高,瑞典增高达100倍,欧洲各邻国的蔬菜、牛奶不能食用,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1991年波斯湾海域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生灵涂炭。伊拉克打开艾哈迈迪输油管,每天将几百万桶原油倾泻入大海,在海湾内形成一片长56千米、宽16千米的油膜,几天后溢油总量就达到1100万桶(约170万吨),而以每天24千米的速度向南漂移。所经之处有200万只海鸟丧生,许多鱼类和其他动植物也遭受了灭顶之灾,波斯湾里的一些特产鱼种将永远消失。

垃圾在现实生活中,亦已成为非同小可的社会问题。在美国这个世界上垃圾“产量”最高的国家里,垃圾的年产量约为2亿吨,仅纽约每天就出产垃圾2万多吨。

一次性快餐盒曾是食品包装业取得突破性成功的标志之一,几年前还被赞誉为“白色革命”,而今,却已成为“白色污染”,成为全球公害。有数据表明,一般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很难消解,掩埋在土壤中,妨碍农作物生长;被牲畜误吃,轻者消化系统得病,重者死亡;焚烧,则释放大量有毒气体。

地球在为满身的病痛而呻吟,也在为人类贪婪的索取而愤怒。江河洪灾的泛滥,的枯竭,宇宙射线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所有这些,都是大自然发出的通牒,警示人类:自然不是随意盘剥的对象,不是无止境地汲取的源泉,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人类还必须认识到,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周围环境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与平衡。

地球人现在的生活方式将吞噬曾有的碧水蓝天!人类曾为了生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创造了今天的繁荣世界。如今,同样是为了生存,人类面对种种污染造成的恶果,再也无法泰然处之。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为所有的地球公民提出了进入21世纪的行动方式,并首次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能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

人类越来越积极地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清洁生产、开发新能源、推广绿色产品、展开绿色行动……正如今年世界环境日所确立的主题,人类已清醒地意识到--“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我们不能让地球就这样带着伤痕和泪水进入下个世纪,我们不能让曾经的美丽成为久远的记忆。在世纪交汇的今天,让我们再次思考人类文明与大自然永恒的话题--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绿色文明的21世纪。

宾德拉的个人经历

身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一提到印度,大家可能会想到美食,或者是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家,宗教信仰,但是印度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厕所,相信大家都不怎么了解,由于一些宗教信仰的原因,女性的地位在印度很低,就连上厕所都会受到影响。

印度一直被称作“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厕所”,由于印度的宗教、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印度很大一部分人对上厕所这件事保持着忌讳的态度,他们觉得在家里上厕所就是一种污秽的世界,会给家里人带来霉运和不健康的。所以他们宁愿露天大小便,也不愿意修建厕所或者去卫生间上厕所。而这种厕所对于女性来说却是非常不安全的

相比于印度,其他国家都拥有独立的卫生间,比如我国大街上有很多的公共厕所,但是印度却不让国民在自己的家里面修建厕所,很多女性只能夜晚结伴出行,到几公里外的路边进行方便,可以说非常的麻烦并且很危险。众所周知,女性在印度的地位是非常低的,所以说经常能够看到印度的一些女性从事着非常脏乱的工作。除此之外,印度的女性也没有多少的人身权利和自由,特别是有些印度女性的命运比较悲惨。

因为在印度女性的地位很低,所以她们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或者是有足够大的能力来改变这些,所所以经常会有印度女性成群结伴去上厕所,随波逐流,成为印度女性的唯一做法,因为深受文化地域的影响,这些长期根深蒂固的东西是没有办法轻易改变的。

宾德拉19年才开始射击训练,同年即开始参加比赛,2006年一鸣惊人夺得世锦赛男子10米气冠军。2008年夺得奥运会男子10米气金牌。

宾德拉居住在昌迪加尔,父亲A.S.宾德拉是名商人,父母慷慨解囊确保自己的儿子在整个射击生涯中都能获得最好的训练和最好的装备。

参加2000年奥运会时,他才17岁,是比赛中最年轻的射击选手,也是各项比赛中代表印度参赛的最年轻运动员。他在2001年获得了Rajiv Gandhi Khel Ratna奖,该奖是男女运动员最高的个人荣誉。他是一名真正的职业选手,每天训练九个小时,包括两个小时的伸展和慢跑。

2001年世界杯德国站10米气第三名;

2003年世界杯德国站10米气第三名,韩国站10米气第四名;

2004年奥运会10米气第七名;

2006年世锦赛10米气冠军;

2007年世界杯泰国站10米气第七名,总决赛第八名;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10米气金牌。

“金手指”撼动朝野

宾德拉最后一枪的声响在北京射击场可能没有多少人听见,但震动了10亿印度人的耳鼓,至今乃至未来很长时间回响在印度人的耳畔。当时本刊记者也在电视前观战,记者发现直播该项目比赛的印度国家电视台评论员声音有些颤抖地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宾德拉创造了历史。”记者随即转换到印度的其他电视新闻频道,发现所有新闻频道都中断原有的节目,插播宾德拉“创造历史”的画面。直到现在,印度各电视媒体新闻频道还在不时播出宾德拉夺冠的画面,“印度为你骄傲”的大字不时闪现。估计,这个经典画面将永远驻足印度电视媒体。

北京奥运会开赛头两天,印度电视媒体对奥运会报道非常少,这主要是因为印度的选手在前两天的比赛中总是带给人们失望的消息,不是出局,就是败北。宾德拉的夺冠仿佛给印度电视媒体打了一阵,所有的新闻频道都连续不断地播放宾德拉领奖的画面,所有的报道都称宾德拉是印度的骄傲。电视画面下方不停地滚动着观众对宾德拉夺冠的手机短信和电话反馈,很多观众都说,8月11日是印度最伟大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印度获得首枚个人奥运金牌,印度人民为宾德拉感到骄傲。

印度总统帕蒂尔和总理辛格在他夺冠一个小时之内便分别向他发去贺电,祝贺他表现出色,为印度赢得荣誉。印度体育部长吉尔也向他祝贺说,整个印度都为宾德拉感到振奋,宾德拉开启了印度体育的新时代。印度奥委会卡尔马迪激动地表示:“今天我们见证了历史,这是印度体育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物质奖励源源不断

印度朝野不仅向宾德拉毫不吝啬地致以英雄般的赞美,还向宾德拉源源不断地送来丰厚的物质奖励。就在宾德拉夺冠当天,他所在的邦旁遮普邦就向他开出1000万卢比(1美元约合43卢比)的奖赏,和他没有任何关系的其他邦也都纷纷给予他100万至500万卢比的奖赏。一些企业和社会团体也紧随其后,如印度裔钢铁巨头米塔尔宣布给予宾德拉1500万卢比的奖励,印度钢铁公司也向他颁发了50万卢比的奖金,印度板球管理委员会也给予他250万卢比的奖励。

据宾德拉的父亲介绍,就在宾德拉夺冠当天,宾德拉收到的奖金就有2000万卢比以上。他要奖励儿子一套价值20亿卢比的五星级酒店,该酒店现在正在修建之中。酒店所有权和经营权全部归宾德拉。印度各界都是尽其所能向宾德拉“颁奖”。如印度铁道部长亚达夫就宣布,宾德拉是铁道部的贵宾,可终身免费乘坐带空调的一等火车车厢。有的酒店表示,无论宾德拉什么时候下榻,都可以免费入住总统套房。印度有媒体预测,除了各种优待措施之外,宾德拉可能会得到来自各界至少2亿卢比的金钱奖励。

父亲全力培养

宾德拉生于1982年9月28日,是印度西部农业大省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尔人,父亲是印度最大的射击产品出口商人。也许是受父亲工作的影响,也许是自己有着射击方面的天赋,宾德拉很小就表现出对射击的爱好及令人刮目相看的射击水平。在他7岁的一天,宾德拉把一个空水瓶放在佣人的头顶,然后他后退几步,等父母明白过来他要干什么时,他已经叩动了玩具的扳机,让父母倒吸一口冷气的是,瓶子中弹跌落,佣人毫发无损。

15岁时,宾德拉的射击水平已经是闻名乡里,为了让他更上一层楼,他的父亲为他重金聘请教练,开始进行专业训练。他的父亲还为他专门建立了一个私人射击场,该射击场非常奢华,不仅有中央空调,还有7套枪、多套射击服和用之不竭的,而且,所有8个靶位运输系统全部由电脑控制。有专业人士称,这个私人射击场和世界一流的射击场处于同一水平,远比印度国家射击场设备先进。

殷实的家庭以及父亲的全力培养固然是宾德拉走到今天的重要因素,但他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是改变印度体育史的主要原因。他每天训练7个小时,经常挥汗如雨,还要再做两小时的拉伸和慢跑。在2000年他代表印度出征悉尼奥运会,当时他是印度奥运军团中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他打破男子10米气的奥运会纪录,但没有获得奥运会奖牌。

从雅典奥运会回来之后,宾德拉积极为北京奥运会备战。在2006年克罗地亚萨格勒布举行的世界射击锦标赛中,宾德拉获得男子10米气项目冠军,并由此取得北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由于受伤病所累,他错过了当年举行的多哈亚运会。过去一年来,他远离公众的视线,进行封闭式训练。据他的教练介绍,宾德拉最近一年来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刻苦训练,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北京奥运会夺冠,他的每根神经都聚焦在这个目标上,他的每次呼吸都是为了这个目标。宾德拉的父亲说,宾德拉是一个沉默的杀手,他要在北京奥运会上展示自己的力量。

印度体育因他改变

印度首次派代表团参加奥运会是在1920年,从此之后,每届夏季奥运会都有印度代表团的身影。到雅典奥运会结束为止,印度在奥运会上共获得15枚奖牌,其中11枚是由男子曲棍球队夺得的。印度男子曲棍球队共获得8枚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雅典奥运会上,印度射击选手拉托尔获得男子双多向飞碟项目的银牌。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印度一名自由式最轻量级男选手获得铜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印度网球选手佩斯获男子单打第三名。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印度举重选手卡纳姆·玛利斯瓦里获女子69公斤级第三名。印度男子曲棍球队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获得金牌之后便雄风不再,在后来的奥运会上没有任何斩获,这次连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也没有拿到。此次曲棍球项目丧失奥运会参赛资格,不仅是印度历史上首次无缘奥运曲棍球项目,也极大地打击了印度奥运代表团的夺金。

印度虽然人口众多,幅员广阔,但在体育上一直戴着一个“弱国”的帽子。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难以承受体育事业的巨大支出。据报道,印度长期积贫积弱,导致在体育方面的投入很少,运动员缺乏像样的训练场所,学校里也不重视体育素质的培养。二是天气常年炎热,不适合室外运动。印度许多地区终年高温,许多室外运动项目无法长期开展。三是文化使然。印度传统文化以和为贵,与竞技体育一决高低的精神相违背。印度最常见的运动项目是瑜伽,瑜伽以静坐和冥想为主,很少激烈的运动。四是印度人认为学习是人生正道,从事体育没有前途,因此,大多数家庭不鼓励孩子从事体育训练,致使印度体育事业发展缺乏基础。

宾德拉在北京射击场上的最后一声枪响点燃了印度人的体育,激发出印度人前所未有的奥运梦想和对体育竞技事业空前的想象力。就在宾德拉夺冠当天,他的家乡昌迪加尔市一家商店就卖出65支气。根据该市具有专业气步资格的阿胡笳公司经理拉维·阿胡笳介绍,该公司几家商店多年的存货这几天一售而光,而且还接到许多订单。该公司今年头7个月共卖出400支气,预计未来4个月可以卖出2000支气。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各地的父母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孩子扯着他们的衣袖让他们赶紧买一把气,以便尽快练习射击,争取像宾德拉那样成为众人瞩目的英雄。

报道称,印度很多孩子开始对射击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多家长也开始鼓励孩子练习射击,宾德拉所在的旁遮普邦已经开始对破旧的射击场馆设施进行修缮,其他各邦也开始兴建和升级射击场馆,并对射击运动员给以资金上的扶持。《印度时报》评论指出,射击将会很快风靡印度,由此将不难预见印度的射击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有分析人士指出,宾德拉夺冠让印度人第一次真切地品尝到了奥运金牌的滋味,从而也体会到奥运的快乐所在。人们从心理上第一次开始参与奥运会,相信在这种普遍性的心理参与下,印度的体育事业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印度的奥运金牌也将一块接一块,现在,很多印度人就开始做起在奥运金牌榜赶超中国的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