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天气历史记录查询表最新消息今天_宜昌天气历史记录查询
1.历史天气记录
2.宜昌天气预报查询
3.宜昌近十年有哪些变化
宜昌市入梅以来天气气候特点
今年入梅以来宜昌市天气气候主要有四大特点:
一是入梅早,出梅晚,持续时间长。今年6月8日入梅,较常年偏早8天,截至7月12日,梅雨日数达35天,较常年平均日数已经偏多9天。从分析看,今年我市梅雨期可能超过40天,是1998年以来最长梅雨。
二是雨量大,覆盖范围广。入梅以来全市平均雨量560.4毫米,为历年梅雨量第一位。入梅以来总雨量已超过常年主汛期平均雨量。强降雨覆盖了全市,各县市降雨量356.3~685.9毫米,与历史同期相比,各县市偏多1~2.5倍不等。全市累计雨量大于800毫米的省级自动气象站有18站,最大雨量为1286.4毫米,出现在五峰湾潭。
三是强降水过程频繁,重叠性高。全市已出现8场区域性强降水过程。五峰、长阳、远安、点军区多次出现暴雨过程,暴雨落区高度重叠。
四是极端性强,致灾严重。入梅以来最强降水出现在6月27日,宜昌城区、远安及当阳、五峰局部均出现特大暴雨。27日降雨量西陵区夜明珠站271.6毫米,白龙岗公园站253.1毫米,三峡大学站258.4毫米,均已超过宜昌国家气象站1951年以来最大日降雨量极值。此次极端强降雨导致我市多地出现城乡内涝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此外,宜昌、远安、五峰、长阳、当阳、夷陵国家气象站6月月雨量已突破了历史同期极值,其他各县市月雨量均排在历史前5位。
历史天气记录
地理位置
宜昌市位于湖北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地跨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74.0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80.6公里。东邻荆州市和荆门市,南抵湖南省石门县,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和襄樊市。
历史
宜昌市历史悠久,距今一二十万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后为历代郡、县、州、府的治所。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郡县,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南北朝时宋、齐皆与晋同。梁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为拓州,后周改为峡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峡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4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为陕州,领上述4县,属山南东道。天宝初又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陕州,辖原4县,仍属山南东道。五代时,陕州与荆州、归州为南平国。北宋复称陕州,属荆湖北路,仍辖原夷陵4县。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陕”为“峡”。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原4县,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明初改峡州路为峡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为夷陵州,领宜都、长阳、远安3县,治所夷陵,隶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上荆南道。清顺治四年(1647),夷陵州隶属荆州府。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改彝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领东湖、兴山、巴东、长阳、长乐5县及归州、鹤峰2州,隶属荆宜施道。宜都、枝江、当阳、远安4县属荆州府。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放。
民国初年废府、州建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12年改东湖县为宜昌县,与兴山、秭归、巴东、长阳、五峰、鹤峰县属荆南道。当阳、远安属襄南道。1922年,宜昌属荆宜道。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8县先后属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昌县城。枝江县先后隶属于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8年至1932年,宜昌是湘鄂西苏区湘鄂边根据地、归(秭归)兴(山)巴(东)根据地、荆(门)当(阳)远(安)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斗争,在许多地方建立过革命政权。时期,1948年8月,中共江汉区委决定正式成立第四专员公署(亦称襄西专署),1949年1月改为当阳专署。1949年5月20日在当阳成立宜昌专员公署,同月在当阳组建宜昌市党政领导班子。6月11日,在当阳芦家湾正式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员会、宜昌市人民政府。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区解放。宜昌专署机关和宜昌市党政机关随即从当阳迁驻宜昌城。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省分设8个行政区,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9个县。同时划出原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辖。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为湖北省宜昌专员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属宜昌专署领导。此时,宜昌专署辖9县1市。1955年7月撤枝江县,将其辖区并入宜都县。此时宜昌专员公署辖8县1市。1958年12月,撤销宜昌专员公署,建立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销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设立宜昌专员公署。1962年6月,复置枝江县,仍为宜昌专署所辖。至此,宜昌专员公署辖9县1市。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1月,神农架林区划归宜昌地区领导,1972年3月复为省属。1978年8月,撤销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1979年6月,宜昌市复为省辖市。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和五峰县,分别成立长阳和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宜昌市设置西陵、伍家岗、点军3个县级行政区。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建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为宜都市)。1988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当阳县撤县设市。
1992年3月,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经中央批准,宜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此时,宜昌市辖7县(宜昌县、枝江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7个县)、2市(枝城市、当阳市)和3区(西陵、伍家岗、点军)。1995年3月2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宜昌市?V亭区。1996年7月30日,国务院批准枝江县撤县设市。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昌县,设立夷陵区。至此,宜昌市辖5区5县3市。
地质
宜昌市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距今18亿年前的元古界到距今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考察了三峡地区地质地貌后,完成《李四光地质力学构造形迹》而成为一代宗师,引起世界地质学界深厚兴趣的保持最古老而原始的带壳动物化石,即发现于市内的西陵峡。地层是中国南方标准地层区之一,出露的许多典型地质剖面在中外地质领域享有盛名。李四光教授1924年建立的三峡震旦系剖面,创立了震旦系这一地层单位,为国际地质界所认同;黄花场奥陶系剖面地层发育完整,化石丰富齐全,被认为是中国奥陶系的典型剖面;王家湾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剖面,是国际上已知的3个最好的这种剖面之一。宜昌市城区无大断层通过,地壳相对稳定,无孕震构造。据1600多年的记载,城区地震烈度未超过5度。宜昌市位于扬子江淮地台的西部,地质构造总的轮廓是,地域内中、北部为黄陵背斜,东边有当阳盆地,西边为秭归盆地,南边为长阳背斜、仁和坪向斜,西南边为五峰向斜,西北边为神农架背斜,北侧为台缘褶皱带。从地质力学角度看,为新华夏系一级构造第三隆起带南段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
宜昌市地形比较复杂,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69%,主要分布在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县和夷陵区的西部,大部分山脉在海拔千米左右。不少山脉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兴山县仙女山海拔2427米,为全市最高峰。山区有许多峡谷,有的雄奇险峻,悬崖峭壁,高耸入云;有的幽深秀丽,曲折迂回。长江、清江、香溪河、黄柏河流域都有这种峡谷,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就是其中之一。中部丘陵处于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由低山或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高阶地经长期风化、剥蚀和切割而成,海拔100米~500米,坡度5度~25度,占总面积的21%,分布在远安、宜都、夷陵的东部和当阳北部。东部平原位于江汉平原西缘,海拔在100米以下,枝江的杨林湖海拔35米,为全市的最低点。占总面积的10%,分布在枝江、当阳东南部、城区东南部和宜都、远安沿长江、清江下游两岸、沮漳河流域谷地两侧。此外,全市岩溶地形较多,主要分布在五峰、长阳、兴山秭归、宜都等山地、丘陵。岩溶地形多种多样,有不少地方山奇、石美、洞异、水秀,是旅游的好地方.
行政
宜昌市现辖5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3个县级市(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5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共有25个乡、62个镇、20个街道办事处。
气候
主要气候特点:一是冬冷现象明显,中断了自1986年以来的持续暖冬。冬季(1~2月)气温明显偏低,雨雪量偏多,2月上中旬出现明显雨雪、低温、冰冻灾害。与1964年、1969年、1974年、年冷冬相似,是1986年以来冬季气温最低的一年。二是春季气温变化剧烈。3月11~12日出现暴雪、寒潮天气过程,48小时日平均气温下降幅度达15.4℃,其强度居历史同期第一。4月上旬气温突增,极端最高气温达31℃~33℃,为1949年以来同期最高记录。三是强对流天气来得早,局地突发性天气时有发生。2~9月,共出现20次暴雨,10次局地冰雹,12次局地大风、4次雷雨大风、3次冰雹大风。四是全市范围降水总量偏少。3~7月初全市大部分地方总雨量比历史同期偏少4~9成(仅五峰偏少2成)。五是出现区域性暴雨到大暴雨。7月9~10日出现区域性暴雨到大暴雨的强降水天气过程,9日8时至11日8时过程降水70毫米~147毫米,秭归、三峡坝区、市城区、五峰、夷陵区、长阳雨量在100毫米以上。
年平均气温:全年平均气温半高山五峰为14.8℃,其余各地区为16.5℃~17.4℃,一致偏高0.2℃~0.8℃。从时间分布看,全年有2月下旬到3月上旬、3月下旬到7月中旬、9月中旬到10月上旬、11月4个气温偏高时段。其中3月下旬到7月中旬连续11旬气温偏高,属历史罕见。全年有1月下旬到2月中旬、8月中下旬、12月上中旬3个气温偏低时段。
年降雨量及雨日:全年降雨量727毫米~1264毫米,普遍偏少2~4成。全年总雨日为111~149天,普遍偏少10~21天。暴雨日数1~4天,宜都暴雨日数最多,为4天,其他地区1~3天。2月中旬、7上旬、7月下旬到8月下旬、9月中旬和10月中旬降水量明显偏多;4月中旬到6月下旬、9月下旬到10月上旬、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11月下旬12月下旬降水明显偏少
年日照时数:全年日照时数为1261~1745小时,普遍偏少50~320小时。1月上旬到2月中旬、5月上旬到6上旬、7月下旬到9月上旬日照时数明显偏少。3月上旬、4月、9月中旬日照时数偏多。
年极端最高气温:全市各地年极端最高气温36.8℃~40.8℃,出现在7月初。
年极端最低气温:全市各地年极端最低气温-6.2℃~-3.1℃,出现在12月18日。
大风日数:枝江市出现2次大风,宜昌城区、当阳市、秭归、五峰、远安出现1次大风。
冰雹日数:4~9月,兴山、秭归、夷陵、远安、宜昌城区等地共出现冰雹10次左右,兴山、五峰、夷陵出现3次或3次以上。
土地人口
土 地
2005年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农用地184917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7.11%;建设用地113148.93公顷,占5.3%;未利用地160376.6公顷,占7.59%。农用地中,耕地352783.67公顷,园地88670.53公顷,林地1280580.93公顷,牧草地3110.52公顷,农田水利等其他农用地124029.54公顷;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2663.8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7915.3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2569.67公顷。
人 口
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3987782人,比2004年3985165人增加2617人,增长率0.07%。总人口中,男性为2052951人,占51.48%;女性为1934831人,占48.52%,性别比为100∶106。年末,全市总户数为1399299户,比2004年总户数1368366户增加30933户,增长率2.21%,平均每户人数为3人。2005年,全市出生24085人,出生率为6.04‰,比2004年26739人下降0.67‰;死亡20932人,死亡率为5.25‰,比2004年24562人下降0.91‰;自然增长人口3153人,自然增长率为0.79‰,比2004年0.55‰增加0.24‰。
2005年共清理漏登户口2315人、无户口人员840人,手持迁移证的201人。
2005年,全市迁出人口37444人,迁入人口34043人,机械增长率为-0.85‰。
全市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出生人口小于死亡人数,出现自然负增长。远安县死亡人数多于出生人口525人,秭归县死亡人数多于出生人口254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死亡人数多于出生人口133人,枝江市死亡人数多于出生人口324人。二是迁出人数大于迁入人数,主要是参军入伍、学生外出读书迁出,而回乡入户的人数极少。远安县迁出人数大于迁入人数635人,秭归县迁出人数大于迁入人数1455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迁出人数大于迁入人数2149人,当阳市迁出人数大于迁入人数2917人,枝江市迁出人数大于迁入人数1366人;三是移民外迁,兴山整地、退耕还林共迁出60户226人,主要迁往重庆市、湖北省监利等地。
宜昌天气预报查询
有很多气象数据平台可以查询
1、ncc.cma.gov.cn/cn/?国家气候中心
2、www.xihe-energy.com?羲和能源大数据平台
3、www.cdc.noaa.gov/public.data?中国气象局
4、www.edu.cn?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
5、weather.com.cn/?中国天气网
步骤一:在羲和平台首页进行地理位置选择。既可以选择单点数据也可以选择区域平均数据。如:区域平均数据-中国-浙江-杭州-萧山
步骤二:确认数据源。历史数据可选择羲和数源、欧洲中期天气中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预测数据可选择德国气象局
步骤三:输入想查询下载的起止时间,可选历史40年和未来7日
步骤四:选择所需要的气象数据下载,如降水等,导出小时级数据
步骤五:如需要查询更多数据,可在“更多属性”中进行“检索属性”
宜昌近十年有哪些变化
2010-3-8 星期一 2010-3-9 星期二 2010-3-10 星期三 2010-3-11 星期四 2010-3-12 星期五 2010-3-13 星期六 2010-3-14 星期日 2010-3-15 星期一
天气
阴
多云转晴
多云转晴
多云
多云
阴
阵雨
多云
气温 -1℃ 9℃~-1℃ 14℃~2℃ 21℃~7℃ 24℃~11℃ 20℃~12℃ 19℃~11℃ 17℃
风向 无持续风向微风 无持续风向微风 无持续风向微风 无持续风向微风 无持续风向微风 无持续风向微风 无持续风向微风 无持续风向微风
进入20 世纪70 年代,宜昌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历史曾经记载,1904 年(清光绪三十年),清政府准设川汉铁路总公司于成都,川汉铁路拟从汉口经宜昌而达成都。1909 年(宣统元年)川汉总公司在宜昌设立工程总局。总工程师詹天佑、副总工程师颜德庆到宜昌任职。并于当年召集3 万多工人破土动工,开工建设宜昌至万县段。1911 年(宣统三年)清政府宣布,改商办、借外债归国有,激起护路风潮,川汉铁路工程停工。1913 年川汉铁路驻宜公司撤销。政治的腐败、经济的衰退、战争的困扰,川汉铁路大动脉只能是黄梁美梦一场空。1969 年至1970 年,靠人民战争修建的焦(作)柳(州)铁路及其支线鸦(鹊岭)官(庄)段,纵贯我市东部当阳、夷陵、枝江、宜都4 个重要的经济支柱县(市)和宜昌城区。铁路大动脉使宜昌与全国联系起来,成为沟通中南、西南、鄂西、川东的交通要道,又是宜昌外贸进口和中外游客往来的重要线路。众所周知,位于东山的宜昌火车站改建后,站前广场和具有现代特色的站房分外夺目,成为宜昌城区的新亮点,也是来宜昌的客人最先观赏宜昌城市的观景台。熙熙攘攘的人群显示出铁路大动脉的运输优势。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它从日均接受一趟列车的小站,己成为日均接发11对列车的二等大站,实现了年货物270 万吨、运输收入达2.06 亿元的历史性跨越.铁路运输在一年一度的春运和重要物资运输方面是其他方式无法取代的,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力军作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宜(昌)至万(州)铁路的建议被纳入决策者的视野,宜昌人跑(部)前进,提建议、拿方案、提供优惠政策,会商选址走向,功夫终不负有心人。宜万铁路在宜昌花艳站接轨,经伍家、跨长江、穿长阳、抵恩施、达万州,全程200 余公里。目前该项目重点工程之一的宜昌第5 座长江大桥(全长2572 米)己悄然开工。它的建成,对沟通宜昌同大西南、华南、华东的联系,改变宜昌铁路的盲肠状态、确立宜昌交通的枢纽地位具有深远的意义。四、银燕遨游蓝天建国前宜昌的机场,可谓是一部屈辱的历史。1937年-1938 年间,国民党政府军队在铁路坝(今夷陵广场)修建作为飞行训练的场。1940 年宜昌沦陷,机场变成一片废墟。1941 年,日军强征万名民夫,先后在宜昌县土门垭和当阳县修建飞机场,用于起落飞机狂轰滥炸的中国人。1945 年8 月,日军投降,机场关闭。建国后根据战略需要,中央决定在宜昌土门修建机场,1953 年开工,次年通航。随后又在当阳修建场,多年来让宜昌人民引以自豪。宜昌民航事业发生划时代巨变还是因为三峡工程的建设机遇。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和宜昌的区位优势,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三峡机场应运而生。1994 年9 月,三峡机场正式开工,1996 年12 月,投资近7.5 亿元按4E 级标准规划,4D 级标准建设年吞吐量140 万人次的三峡机场竣工通航,可满足B737 、B757 、A32O 等主要机型起降。三峡机场的快速而顺利兴建,创造了我国机场建设的奇迹。机场通航后,先后开通了宜昌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重庆、西安等20 多个城市的航班,以及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包机,使宜昌飞往国内外的航线达到20 多条,年客运量在25 万余人次,同时每年都要为中央首长的专机提供优质服务。机场按综合考核在全国143 家民用机场中,排52 位。在湖北居第二位,仅次于武汉天河机场。三峡机场的兴建,为三峡工程和三峡旅游和宜昌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宜昌架起了安全快捷的空中走廊。五、城市流动风景线城市客运的繁荣与否,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品位标志和象征!我们沿着记忆中的长廊;穿越时光的隧道,去洞悉宜昌城市客运的起步时,发现她重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与宜昌在全国的地位提升是那么的合拍。时光上溯到1959 年4 月,市内公共汽车起步,配置客车3 辆,线路1 条,行驶北门至伍家岗往返。1971 年5 月开辟第二条线路,从九码头开往长江溪,以适应葛洲坝水电工程工区交通的需要。1972 年,那时的城市公汽只有2 条线路、26 台车、共43 个驾驶员,120 万元的资产。但毕竟有了艰难的起步。经过30 多年的不断发展,现有营运车480 辆,线路37 条,50 余座港湾式候车廊,资产总值达6936 万元,年总行程达3500 公里,年客运量9600 万人次,年总收入7500 万元。其中1 路公共汽车线路是全国规模最大、我省第一条“预备军人示范线路”,所有司机均着预备役服装上岗,女司机英姿飒爽,男司机威武雄壮,其行为规范受到广州军区首长的高度评价。此外,宜昌所有公共汽安装了IC 卡收费服务,实现了管理的现代化,不同风格的豪华低踏步观光公共汽车、别具特色的双层汽车穿行于城市繁华路段,成为我市闻名遐尔的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宜昌的区位优势促使出租车客运迅速发展。从1986 年开始,宜昌的出租行业在政府没有任何投入的情况下,完全由市场化运作而发展、而壮大,形成一个拥有1700 多辆的士、固定资产达1.65 亿元的新型产业,解决了4000 多的哥的姐的就业问题,年均客运收入1.27亿元的消费市场,也被称之为“湖北老二”。的哥、的姐最早迎来朝阳,最晚送走霞光,美丽的宜昌城区出租车的快速流动和公共汽车的来往穿梭,使这座古老城市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充满着勃勃生机!尾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交通是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的标志,只有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交通事业才能如虎添翼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宜昌市在交通科研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八五”时期以来,宜昌交通各单位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以建设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的科研课题为契机,共研究开发科研课题26 个,其中16 项分获部省市优项目奖和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其中8 项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重视科技的结果是造就一批科研人才,科技兴交在宜昌得到较好的落实。早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当阳公路段青年知识分子胡兆德刻苦钻研、使太阳能应用公路养护获得成功,他东渡日本登上国际学术讲坛,他的成功,极大鼓舞了宜昌青年交通科技人才献身交通事业,以胡兆德为代表的交通科技人才迅速成长,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我市科技兴交、实现交通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市交通系统有高级职称的136 名,中级职称1018 人。周昌栋、胡兆德、朱世凯先后获得省政府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殊荣。同时有一批中青年专家获得省市优秀专家表彰。为了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使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前不久市交通局系统选拔了20 多名交通科技带头人,并给予津贴鼓励。此举为交通新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宜昌交通人是令人称羡的!凡到过宜昌的人都这么认为。宜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他们的足迹,2.1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他们的丰碑。无论是中央首长来宜视察,还是海内外朋友慕名到宜昌观光,最先接触的是我们的交通职工,乘座的是属于我们宜昌的交通工具,宜昌交通人的双手多次和党和国家***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宜昌又是人才辈出的地方。交通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产品。由于交通工作的性质根植于社会最基层,广泛接触社会方方面面,几十年来,曾先后孕育出工人诗人黄声笑、《长江三部曲》作家鄢国培等国内享有名气的作家艺术家群。业余文艺创作的广泛开展,极大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交通人的综合素养,也提高了交通人的社会地位。绚丽
的精神文明之花结出了丰硕的文明之果。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协调发展。几十年来,宜昌市交通系统共培养出市级以上劳模26 人,创建省部级文明单位22 个,市级文明单位72 个,市交通局连续5 年荣获文明机关称号,连续8 年、连续三届荣获交通部“全国交通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先进集体”称号。追古观今,沧桑巨变,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宜昌己步入最佳发展机遇期,宜昌交通前景将更加辉煌烂灿。随着《宜昌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纲要》的实施,宜昌将以“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铁路大动脉、空中大走廊、港站主枢纽”建设为重点,加强现代化立体交通建设,为社会提供更加“畅达、安全、舒适、环保”的交通服务。要实现交通现代化目标,新世纪前10 年交通发展是关键,随着“四大系统工程”的建成,必将全面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总体服务水平。其一为高速系统重点工程,即宜万铁路、沪蓉西、荆宜、杭兰高速公路和远当、宜华一级路的建设,以宣昌城区为放射源,形成放射状高速体系。其二为主骨干网工程,要建成国省道路网工程300 公里,实现干线公路连线成网,使多种运输方式经公路运输有效衔接,互为分工。其三为港站配套工程,要建成三峡物流中心。开发长江黄金水道,建成云池深水港,改善香溪河44 公里航道,完善三峡库区中转港和宜昌集装箱外贸口岸,建成清江高坝洲、隔河岩300 吨级两级升船机。扩建4E 级国际航空港,开通一类航空口岸,形成以宜昌为轴心,国内2小时、亚太地区6小时的航空经济圈。其四为农村民心工程,3 年内要建成县通乡二级路918 公里,通村公路600 公里以上,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部分组户通公路,尽力提高通行能力,基本改善占全市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村群众的出行环境,走上油路、水泥路。 宜昌
位于 长江 北岸、 三峡 东口。古称 夷陵 ,有2400多年的历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三国古战场, 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的故乡。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为”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全市共辖五县三市五区,总人口415万人,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1.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33.8万人。
宜昌西接 长江三峡 ,溯流直达巴蜀,东连两湖鱼米之乡,顺江畅达宁沪,自古便是鄂西川东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峡口明珠”之美誉。
宜昌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为楚西塞。西汉初年置县为县治,名夷陵县,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府名宜昌。
宜昌自然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土特产品柑桔、香菇、柿子等产量丰富。宜昌市风光集峡、山、水、洞于一域,发展旅游业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天然的“高峡平湖”,面积1084平方公里,巍巍大坝横跨峡江之上,犹如水上长城。
宜昌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 屈原 和汉代名妃 王昭君 的故乡,留有屈原祠、昭君村等名胜古迹。宜昌东北部的 当阳 、 枝江 、远安一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的魏蜀大战和吴蜀间的夷陵大战都发生在这里,留下了 长坂坡 、关陵、关公显圣处、麦城、回马坡等三国遗址。宜昌西南的 长阳 、 五峰 一带,以巴文化、土家族风情和山水风光见长。
宜昌这座美丽名城,风光旖旎,是素以三峡旅游为城市,享受沿江开放城市的各项政策。宜昌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宜昌境内有 三游洞 、 白马洞 、桃花村、黄陵庙、金狮洞、白果树瀑布、晓峰悬棺、高岚风光、葛洲坝工程、三国古战场、 玉泉寺 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
宜昌主要气候特点
主要气候特点:一是冬冷现象明显,中断了自1986年以来的持续暖冬。冬季(1~2月)气温明显偏低,雨雪量偏多,2月上中旬出现明显雨雪、低温、冰冻灾害。与1964年、1969年、1974年、年冷冬相似,是1986年以来冬季气温最低的一年。二是春季气温变化剧烈。3月11~12日出现暴雪、寒潮天气过程,48小时日平均气温下降幅度达15.4℃,其强度居历史同期第一。4月上旬气温突增,极端最高气温达31℃~33℃,为1949年以来同期最高记录。三是强对流天气来得早,局地突发性天气时有发生。2~9月,共出现20次暴雨,10次局地冰雹,12次局地大风、4次雷雨大风、3次冰雹大风。四是全市范围降水总量偏少。3~7月初全市大部分地方总雨量比历史同期偏少4~9成(仅五峰偏少2成)。五是出现区域性暴雨到大暴雨。7月9~10日出现区域性暴雨到大暴雨的强降水天气过程,9日8时至11日8时过程降水70毫米~147毫米,秭归、三峡坝区、市城区、五峰、夷陵区、长阳雨量在100毫米以上。
年平均气温:全年平均气温半高山五峰为14.8℃,其余各地区为16.5℃~17.4℃,一致偏高0.2℃~0.8℃。从时间分布看,全年有2月下旬到3月上旬、3月下旬到7月中旬、9月中旬到10月上旬、11月4个气温偏高时段。其中3月下旬到7月中旬连续11旬气温偏高,属历史罕见。全年有1月下旬到2月中旬、8月中下旬、12月上中旬3个气温偏低时段。
年降雨量及雨日:全年降雨量727毫米~1264毫米,普遍偏少2~4成。全年总雨日为111~149天,普遍偏少10~21天。暴雨日数1~4天,宜都暴雨日数最多,为4天,其他地区1~3天。2月中旬、7上旬、7月下旬到8月下旬、9月中旬和10月中旬降水量明显偏多;4月中旬到6月下旬、9月下旬到10月上旬、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11月下旬12月下旬降水明显偏少
年日照时数:全年日照时数为1261~1745小时,普遍偏少50~320小时。1月上旬到2月中旬、5月上旬到6上旬、7月下旬到9月上旬日照时数明显偏少。3月上旬、4月、9月中旬日照时数偏多。
年极端最高气温:全市各地年极端最高气温36.8℃~40.8℃,出现在7月初。
年极端最低气温:全市各地年极端最低气温-6.2℃~-3.1℃,出现在12月18日。
大风日数:枝江市出现2次大风,宜昌城区、当阳市、秭归、五峰、远安出现1次大风。
冰雹日数:4~9月,兴山、秭归、夷陵、远安、宜昌城区等地共出现冰雹10次左右,兴山、五峰、夷陵出现3次或3次以上。
区号:0717 邮编:443000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