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一周天气_滑县天气15天查询一周
1.河北省河南省旅游景点自驾游河南省自驾游景点
2.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3.关羽的资料
4.与黄河有关的信息
5.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170:阮大铖祭文
关羽(160-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三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后人有诗称赞关羽: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此外,关羽还被台湾同胞视为恩主神。?
关平,原为冀州关家庄庄主关定之子,关羽过五关时被收为义子,从此作为关羽副将,随关羽南征北战,屡立功劳,逐渐成长为一员大将,曾与庞德战平。关羽败走麦城之际,关平跟随,一同被捕,遭孙权。“关平”,河北关定之子,在关羽拜别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二嫂投奔兄长刘备时,曾借居于关定家中,并收养了关定学武的次子为其义子,此后关平便随关羽征战四方。
关索,关羽的三子,三国演义第87回登场。关索自荆州失陷后,逃难在鲍家庄养病,伤势痊愈之后入蜀,正赶上丞相诸葛亮南征,被拜为前部先锋,一同南征,屡立战功。?
关索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是很多民间传说都提到了关索,水浒传中的好汉杨雄的绰号也叫做“病关索”。关于关索的其他内容,请参阅词条“关索戏”。
关凤,关羽之女,孙权曾为长子孙登求婚,遭关羽所拒,并辱骂来使。?
关兴,字安国。关羽之子,于关羽死后继承爵位。关兴从小就有好名声,丞相诸葛亮十分器重他。关兴弱冠后就当上了侍中、中监军,几年后病逝。?蜀汉龙骧将军,关羽的次子。关兴原随父关羽在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水淹七军后,关兴前往汉中报喜。后
河北省河南省旅游景点自驾游河南省自驾游景点
历史上的淮水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
在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钟鼎文里就有“淮”字出现,历史上,淮河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是独流入海的四条大河之一。
春秋时的地理著作《禹贡》记载:“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古淮河在盱眙以西大致与今淮河相似,至盱眙后折向东北,经淮阴向东,在今涟水县云梯关入海。
当时淮河并没有洪泽湖,干流河槽也较宽深,沿淮无堤。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今开封)守将杜充在河南省汲县和滑县之间人为决堤,造成黄河改道,大部分黄水从泗水分流入淮;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南决,从此长期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淤泥使淮河入海出路受阻,盱眙与淮安之间的洼地逐渐形成今洪泽湖,并冲淮南堤溢流坝,沿三河入宝应湖、高邮湖,经邵伯湖由夹江在三江营入长江。
12世纪90年代以前,淮水洪泽湖以西干流大致与今天的淮河相似,下游流经今江苏省盱眙县后折向东北,经淮安市于响水县南部的云梯关入海。
当时沂河、沭河、泗河都是淮水的下游支流。
由于黄河“善淤、善决、善徙”,不仅多次从北岸决口,淤积海河平原,河道向东北迁徙,而且也多次从南岸决口,淤积淮河平原,河道向东南迁徙,夺淮河入黄海。
黄河夺淮后,下游三角洲向东延伸了约50km;淮河故道淤塞后,使淮河从入江水道入长江,使部分长江流域面积变成淮河流域的面积。
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再次北迁改道由山东大清河入渤海,但淮河入海故道已淤成一条高出地面的废黄河,这条地上河将淮河流域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河水系。
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县境内向北决口,经山东利津入渤海。
在1194~1855年的黄河夺淮期间,黄河也多次从南岸决口黄水从淮河北岸支流涡河、颍河入淮河干流,直到明清才形成较稳定的河道。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 *** 当局为阻止日军西进,在郑州附近的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堤,黄河主流自颍河入淮,直到1947年花园口堵复上,黄河又泛滥达9年之久,淮河北岸支流又一次普遍遭到破坏。
受黄河长期侵淮夺淮的影响,地形和水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古济河、钜野泽和梁山泊已消失;河床普遍淤高.且留下了废黄河河床;形成新的湖泊如洪泽湖、南四湖和骆马湖。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淮河水系紊乱,排水不畅或水无出路,造成了“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局面。
中游的水下不来,下游的水又流不出,是一条难治之河。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1°55'~121°25',北纬30°55'~36°36',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泰山为界与黄河流域毗邻。
流域面积274657平方公里。
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桐柏山老鸦叉,东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淮河下游水分三路。
主流通过三河闸,出三河,经宝应湖、高邮湖在三江营入长江,是为入江水道,至此全长约1000公里;另一路在洪泽湖东岸出高良涧闸,经苏北灌溉总渠在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8公里;第三路在洪泽湖东北岸出二河闸,经淮沭河北上连云港市,经临洪口注入海州湾。
2003年开通了淮河入海水道,自二河闸下游,紧贴苏北灌溉总渠北岸入海。
淮河大体自西向东流,经过河南省南部、湖北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三江营注入长江,干流约全长1000公里。
流域西以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脉与黄河的支流伊洛河流域及长江的支流汉水流域分界;北以从河南省郑州至兰考的黄河南堤和从兰考到废黄河口的废黄河南堤与沂沭泗流域分界;南以桐柏山脉、大别山脉及通扬运河、东串场河与长江中下游北岸的汉水、皖河、巢湖、滁河等水系分界;东濒黄海。
由于里运河以东、废黄河以南、通扬运河及东串场河以北的苏北平原,共计有22440平方公里面积,水流向东直接入海,淮河干流实际汇水面积为164560平方公里。
淮河安徽段,处于淮河中游,上自豫、皖交界的洪河口起,下至皖、苏交界的洪山头止,河道长度430公里。
淮河以北是黄淮冲积平原,平坦辽阔,土层深厚,地面高程45米至13.5米,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呈1/5000~1/10000比降。
北部萧、濉、宿、灵、泗诸县境,分布有低山残丘,高程一般在50~100米,萧县官山最高峰408米,淮北市相山峰顶342米,宿县乾山312米,泗县屏山119米。
沿淮两岸,分布着湾地、洼地和湖泊,是淮河滞洪、行洪地带。
干流平槽泄量:洪河口至正阳关不足1000立方米每秒,正阳关至涡河口为2500立方米每秒,涡河口以下至洪山头为3000立方米每秒。
两岸支流众多。
左岸有洪河、谷河、润河、颍河、西淝河、芡河、涡河、漴潼河、濉河等,还有大型人工河道新汴河和茨淮新河,一般都源远流长,具平原河道特征;右岸有史灌河、沣河、汲河、淠河、东淝河、窑河、小溪河、池河、白塔河等,均源于江淮分水岭北侧,流程较短,具山区河道特征。
沿淮多湖泊,分布在支流汇入口附近,湖面大但水不深,左岸有八里湖、焦岗湖、四方湖、香涧湖、沱湖、天井湖等;右岸有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高邮湖、沂湖、洋湖等。
皖境淮域,历史上水利发展较早,如寿县的芍陂(今安丰塘),始建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灌田万顷;横贯宿、灵、泗三县的通济渠,建于1300多年前的隋朝,上溯汴梁,下接运河,沟通江淮,是当时的漕运孔道,12世纪起,经历了600余年的黄河夺淮,终至湮废。
及至1949年前,淮北地区已是水系紊乱,河沟淤阻,陂塘沟洫,大都夷平;淮河干流被淤浅,下受洪泽湖顶托,浮山以下入湖河底呈倒比降,宣泄不畅。
域内洪涝灾害频仍,甚或旱蝗并发,赤地千里,“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不雨旱灾”是其真实写照。
1949年以后,整治了淮河干、支河道,开挖了排水沟渠,初步建立了排水系统。
淮河流域东临黄海,西、南及东北部分别为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和沂蒙山等环绕,山海之间为广阔的平原。
山丘区面积约占流域面积的1/3,平原面积约占2/3。
淮河流域东西长约700km,南北平均宽约400km,西北部高,东南部低.海拔在600~1000m之间,豫西石入山最高为2153m。
淮河流域上游两岸山丘起伏,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中游地势平缓.多湖泊洼地;下游地势低洼,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渠道纵横。
淮南主要是山丘区,西部大别山以白马尖和天堂寨最高,高程分别为1774米和1729米;大别山以东,地势显著降低,岗丘连绵,向东北延伸直抵洪泽湖以南,成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高程一般在50~100米左右,也有300米以上的丘陵,如张八岭的北将军山为399米,沿淮寿县以下有浅山分布。
淮河干流比降平缓,平均为0.02‰,沿途流经峡山、荆山、浮山三处峡口,形势险要。
正阳关汇纳上游干支河全部山区来水,总控制面积91620平方公里,素有“七十二道归正阳”之称,大别山区、桐柏山区、伏牛山区、嵩山山区等,都是淮河的主要洪水源地。
淮河是中国南北方的一自然分界线,中国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均等降水线大致沿淮河和秦岭一线分布。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区,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1一16℃。
气温变化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内陆递增。
极端最高气温达44.5℃,极端最低气温达-24.1℃。
蒸发量甫小北大,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900—1500mm,无霜期200—240天。
淮河流域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大气系统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极易产生水旱灾害。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920mm,其分布状况大致是由南向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沿海大于内陆。
流域内有三个降水量高值区:一是伏牛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mm以上;二是大别山区,超过1400mm;三是下游近海区,大于1000mm。
流域北部降水量最少, 低于700mm。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雨量为最小年雨量的3— 4倍。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0%一80%。
淮河流域5月至8月的汛期3个月通常降雨五六百毫米, 特别是6月、7月,江淮地区特有的梅雨季节,降雨可持续一二个月。
范围之大,可覆盖全流域;丰水年和贫水年交替,降水量平均相差四五倍。
研究淮河灾害史发现,近530年流域性洪涝灾害131次。
其中洪灾平均3年多一次。
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黄河泥沙在下游的沉淀,加剧了淮河下泄不畅的地理特征,使内涝成为淮河水灾的重要形态。
产生淮河流域暴雨的天气系统为台风(包括台风倒槽)、涡切变、 南北向切变和冷式切变线,以前两种居多。
在雨季前期,主要是涡切变型,后期则有台风参与。
台风路径遍及全流域。
暴雨走向与天气系统的移动大体一致,台风暴雨的中心移动与台风路径有关。
冷峰暴雨多自西北向东南移动,低涡暴雨通常自西南向东北移动,随着南北气流交绥,切变线或锋面作南北向、东南--西北向摆动,暴雨中心也作相应移动。
例如1954年7月几次大暴雨都是由低涡切变线造成的,暴雨首先出现在淮南山区,然后向西北方向 推进至洪汝河、沙颍河流域,再折向东移至淮北地区,最后在苏北地区消失。
一次降水过程就遍及淮河全流域。
由于暴雨移动方向接近河流方向,使得淮河流域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冬春干旱少雨,夏秋闷热多雨,冷暖和早涝转变急剧。
年平均气温在11~16℃,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内陆递增,最高月平均气温25℃左右,出现在7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在0℃,出现在1月份;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可达-20℃。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911mm,总的趋势是南部大、北部小、山区大、平原小、沿海大、内陆小。
淮南大别山区淠河上游年降雨量最大,可达1500mm以上、而西北部与黄河相邻地区则不到680mm。
东北部沂蒙山区虽处于本流域最北处,由于地形及邻海缘故,年降雨量可达850~900mm。
流域内5月15日~9月30日为汛期,平均降雨量达578mm,占全部年降雨量的63%。
降雨量年际变化大,1954、1956年分别为1185mm和1181mm,1966、18年仅578mm和600mm。
水利
淮河流域年平均地表水为621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为374亿立方米,扣除两者相互补给的重复部分,水总量为854亿立方米,入均占有量为450立方米。
淮河流域各项水源工程的年供水能力约450亿立方米,在保证率为50%的平水年份缺水11亿立方米,保证率为75%的中等干旱年份缺水41亿立方米,保证率为95%的特枯年份缺水116亿立方米,预测到2000年保证率为95%时供需缺水量为179亿立方米。
淮河流域地表水地区分布总的趋势是南部大、北部小,同纬度地区山区大、平原小,平原地区则是沿海大、内陆小。
淮河流域全流域水能蕴藏量151万kW,可开发的装机约90万kW,已开发近30万kW。
主要分布在上游各支流,由于集水面积有限,径流小,电站装机容量大部在1万kW以下。
矿产
淮河流域矿产以煤炭最多,初步探明的煤炭储量有700多亿吨,主要集中在安徽的淮南、淮北和豫西、鲁西南、苏西北等矿区,且煤种全、煤质好、埋藏浅、分布集中,易于大规模开。
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1/8,一批新的大型矿井正在兴建。
流域内火力发电比较发达,大型坑口电站正在兴建。
这些煤电产区,不仅为本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提供大量的能源,而且是长江三角洲和华中等经济区的重要能源基地。
苏北沿海素为我国重要盐产区,流域内苏北、淮南、豫西等又先后发现多处大型盐矿,可供大量开。
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5省35个地(市),189个县(市),淮河沿线经过城市主要有河南省南阳市东部,信阳市,安徽省阜阳市,六安市,淮南市,蚌埠市,江苏省淮安市,扬州市。
除了六安、滁州、淮安和盐城流行江淮官话,其余均为北方中原官话。
19年总人口为16043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594人/k㎡,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22人/k㎡的4.8倍,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
流域耕地面积18326万亩,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薯类、大豆、棉花和油菜,19年粮食产量为8496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3%。
农业产值为2844亿元,人均农业产值为1812元,高于全国同期人均值1345元。
淮河流域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5年全流域总人口为17170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636人/k㎡,居中国各大流域人口密度之首。
淮河流域工业以煤炭、电力工业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轻纺 工业为主。
已建成淮南、淮北、平顶山、徐州、兖州、枣庄等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19年产煤量占全国产煤量的1/8,是中国黄河以南最大的煤田。
流域内有火电装机容量近2000万kW。
还包括煤化工、建材、电力、机械制造等轻重工业以及郑州、 徐州、商丘、连云港、淮南、蚌埠、济宁等一批大中型工业城市。
淮河流域内有京沪、京九、京广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从东、中、西部通过;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横贯流域北部;还有晋煤南运的主要铁路干线新(乡)石(臼)铁路,蚌(埠)合(肥)铁路,以及新(沂)长(兴)铁路,宁(南京)西(安)铁路等。
内河航运有年货运量居全国第二的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有东西向的淮河干流,还有平原各支流及下游水网。
连云港、日照石臼等大型海运码头,不仅可直达全国沿海港口,还能通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
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新密市伏羲山1.河南自驾景区
盘山公路
位于新密市西北部,群山环绕,被誉为世外桃源。如果春天来开这条路,会更美。这里的山路平缓,一路盘旋而上。一边是壮丽的红色石林,另一边是陡峭的悬崖。惊险刺激吸引着老司机们的挑战。
自驾路线:郑州-郑少高速-新密西出口-石坡口-神仙洞
2.河南自驾游线路
起点:郑州,终点:台前胡巴。
河南省S101省道,路线名称为郑州——太前公路,简称郑泰线。起点是郑州,终点是台前胡巴,s101是他的号码。
河南省S101省道
途经花园口、郑州黄河公路大桥、新乡、卫辉后河、庞寨、滑县白道口、濮阳、清河头、刘屯、胡都寨、范县张庄、台前清水河、孙口。
3.河南自驾景区旅游攻略
这次想去的景点都去过了,洛阳,开封,云台山,小寨沟,少林寺,龙门石窟等等。这次河南之行无怨无悔,体验很惊艳!只要我告诉她我想玩的景点,出发时间,想玩的天数,就没关系。它真是无忧无虑。下来只需要1000多人民币。我仍然认为它it’非常优惠。我可以为自己省下很多东西,只是玩得开心。住宿、班车、保险、餐饮等。都包括在内。开心~~~
第一站:接机入住酒店。
晚上可以自由穿行德化步行街,品尝上水美食街的特色小吃,欣赏最美的二七塔夜景!
第二站:走进历史,天下第一寺——登封少林寺——龙门石窟
看中国武术之乡登封少林寺,参观少林历代高僧墓塔林,中国最大的石雕艺术宝库龙门石窟。
第三站:参观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红石峡、檀浦峡、猕猴谷)并入住李珊客栈
开启愉快的河南山川之旅。云台山到处都是花,流水,童话。瀑布峡谷,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池是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
第四站:游览开封-宋代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包公庙-小宋城]
过虹桥,爬善门,看民间杂耍,吹糖人,尝开封小吃,享受一旦进入画面。带着一日千年的梦想时光倒流的感觉。
4.河南自驾游景区
河南是旅游大省,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文化底蕴较厚。goonroadtrip值得去的地方基本都是世界级的景点。
1.看看历史遗迹
嵩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开封塔公园、开封包拯府、鹤壁朝戈、蒙山鬼谷子教学点、天然太极图景区等
2.看名山
云台山的自然风光最为著名,有北山的大气,也有南山的雍容。
蒙山,中原名山,相传是鬼谷子受教之地,名人众多,自然风光秀丽。
嵩山,中岳嵩山,山形奇特,地势险要,佛教文化繁盛,有少林寺之誉。
3.观看人造奇迹
推首个红旗渠景区,河南省林州市引水工程,叫天河。
郭亮村的挂壁公路,现在是网络名人里的著名景点。十几个村民,用简单的工具,在悬崖峭壁上挖出了一条双向车道的壁挂式公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工程是治理黄河、改善航运、发电、防洪和防沙治沙的重要工程。
总之,河南省是一个自然山川秀美,平原富饶辽阔,历代名人众多的省份。是一个去了之后收获很大的省份。
:5.河南景区自驾游攻略
1.松山
金秋的嵩山枫叶漫山遍野,层林尽染,正是赏红叶的好时候。由于嵩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形成了以黄栌为主的大型红叶林带。这里的红叶区观赏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是中原地区最大的红叶林带。据说北方香山红叶最好,中原嵩山红叶最美。尤其是少室山到少林寺的南面和西面的枫树、毛白杨、柿子树。每到深秋,山风吹来,朱海波荡漾。宋岳红叶的最佳观赏时间是10点,11月也不错,12月就要结束了。嵩山红叶最好在少林寺西边的五鹿峰和三皇村观赏,观赏环境独特优雅。嵩山法王庙以西的大片红叶观赏区,呈现出另一种美。各种颜色的红叶与巍峨的群山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油画般的美感!
2老君山
洛阳老君山最美的季节是秋天,是魏军山的蓝,是五彩的林,是仙山赏秋。每年九月中旬到十月底,老君山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秋季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季欢乐节。九月的老君山,褪去了夏季的郁郁葱葱,换上了秋天的五彩衣裳,五彩缤纷君山的秋色,有着独特的魅力。从九月底开始,轻霜弥漫山野,周围的山峰由绿变黄,从树冠开始由黄变红,直到所有的山都是红色的,所有的森林都被染成了红色。到了10月中下旬,所有的森林都染了,所有的山都红了。国庆期间,老君山的红叶虽然大面积变红,但已经有了秋天的韵味。此时秋高气爽,适宜爬山赏秋。老君山的秋天,不仅颜色好看,而且秋色丰美,情趣盎然。秋天,老君山上的各种野果在山货中成熟,各种奇果琳琅满目。
3查亚山
秋天的查亚山就像一片色彩的海洋,是欣赏峰顶美景和红叶、秋草、野菊花的最佳季节。在茶牙山南山奇峰环绕的峡谷中,色彩变幻莫测的湖泊与五彩缤纷的彩林相映成趣,还有点缀在山间的古刹、栈桥、水车.画出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从墨田湖穿过峡谷到琵琶湖,彩色的森林伴随着溪流和泉水。从10月中旬到11月,查亚山s红叶进入最佳观赏期,国庆节在10月初。这时,查亚山的红叶已经部分变红了,所以它来这里爬山赏红叶也不错。在茶崖山温泉镇,百花裘芸文化园种植了100多种国内外珍稀花卉,共计1300多万株。其中大面积种植香水百合、天竺葵、三角梅、薰衣草、向日葵、醉蝶等,花期将从9月持续到10月底。还可以泡温泉,享受美食。
4龙潭大峡谷
秋峡5A景区
新疆石井镇龙潭沟村河南省洛阳市安县
龙潭大峡谷享有中国张谷第一峡和黄河景观画廊,全长12公里。山谷面向关峡,有水池和瀑布,墙上有万仞,还有一个幽静的峡谷。10月,当你走进龙潭大峡谷的自然山川时,你可以欣赏凉爽的绿色风景和钟灵的美丽山脉。龙潭大峡谷的美景也在秋季达到顶峰。秋天的龙潭大峡谷五彩缤纷,魅力四射,连经常躲在深山老林里的珍稀动物也出来看秋景。这里有五颜六色的山像龙一样盘旋在这里,万仞站在墙上,水池,瀑布,珠子,美丽的山谷,浪漫的山花等着你!
5神农山
每当秋天来临,十月,一眼望去,满山都是火和红,还有蓝天白云下那些高耸的山峰,树林里肆意嬉戏的小鸟,山谷里清澈的小溪和瀑布,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走在这古老的原始森林里,浓浓的树香沁入心脾,只觉神清气爽,人可我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深呼吸。如果遇到变化多端的云雾天气,走在其中会如入仙境。神农山中国最著名的景观是龙脊长城号,它像一条巨龙蜿蜒曲折,气势磅礴。石灰石山到处都是风景,变得有趣了。在云海的映衬下,宛如一幅水墨画。[详细]
6云台山
登山秋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
云台山的每个秋天,金色和梦幻的棕色相互辉映,深绿色和的红色相互交替,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秋景图。10-11月是每年云台山赏红叶的最佳季节,层林尽染,五彩缤纷。10月的云台山,明丽多彩,片片红色点缀着一直不愿褪去的绿色。青龙峡是云台山的一个景点,有中原第一大峡谷。是中原地区种类繁多、面积较大的红叶观赏区。金秋时节,这里成了摄影爱好者的最爱,也是观赏红叶的最佳地点——秦望亭。秋季也是云台山看云的最佳季节,7-10月是看太行山水景的最佳时间。国庆节还可以欣赏到太行山山清水秀、飞瀑流泉的美景,以及玻璃栈道、溶洞景观。[详细]
7瑶山
秋季登山赏红叶包温泉国家级景区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镇迎宾路
尧山是植物的宝库。千年古树随处可见,红叶树不计其数,红枫、红叶李、红叶树、柿子树,铺满整个山坡,如一幅油画。由于红叶的种类不同和尧山海拔的变化,尧山的红叶从山顶到山谷依次变色,层次感很强。走在中间,如入一顶红纱帐,远远望去,像一幅画着巨幅画卷的油画,漫山遍野,堆锦满山,秋色灿烂。每年十月到十一月,瑶山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瑶山红叶节。红叶的最佳观赏期是10月中旬到11月,而10月初的国庆已经大面积变红。带你的家人去秋天的脚步,登上瑶山,享受秋日阳光、微风、森林、溪流的美丽与宁静,与枫叶美景融为一体,还可以泡温泉,享受惬意时光。[详细]
8鸡冠洞
欣赏洞穴和桂花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唐爽村
关东洞是一个喀斯特地貌的天然石灰岩洞,被称为北方第一洞。洞内有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帘、石瀑、石花、石墩、秦时、荷塘、透明石等景观,形态各异,姿态各异。狗守月,鲤鱼戏水,鳄鱼拜寿,过海,金龟过神仙翁。特别是石盾和莲池独特的结构成因,更是世界罕见。洞内常年恒温18,国庆漫冠洞景区步道,随处可闻桂花香。当时一般有2-4朵桂花。十一国庆期间,第二茬早桂花品种进入赏花期,晚桂花品种也加入花期。届时,景区也将迎来最香最浪漫的时刻。除了欣赏月桂树,你还可以欣赏公园玫瑰园里的玫瑰,以及盛开的花草等
青天河-金家岭是焦作秋季观赏太行山红叶的最佳地点。近10万亩红叶林,覆盖3868座峰谷,最大亮点在金家岭,这里既有南方灿烂的黄栌叶,也有北方的红枫叶。秋天,青田河到处是红色的山脉和森林,当我们环顾四周,美丽的景观霜越厚,二月的花越红带来富有感染力的视觉震撼。青天河位于山西、河南两省交界处,温差很大。红叶可以看到两个月,从10月初到11月底。每年10月中旬,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青田河红叶节。走进景区内的金家岭村,可以沿着山路欣赏枫叶。赏红叶的推荐路线是金家岭万亩红叶——森林氧吧——高空玻璃栈道——千年黄栌,以及大泉湖——佛尔峡——观音峡——金家岭。[详细]
10万仙山
上冶4A风景区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沙腰乡
万仙山,这里的风景自然被称为雄伟、强壮、危险、奇特、古老而美丽,有秀美的山水,有奇石名木,有猕猴攀爬跳跃,有深谷断崖,有枫叶吐艳,有独特的水景和悬崖峡谷。万仙山的秋天风景如画。当红色覆盖整个山脉时,它看起来像一个红色的世界。红色不仅仅是郭亮村和丹粉的一簇簇红叶的专有名词沟,也是太行红岩崖的代表景观,所以红岩崖自然常见。万仙山的秋天是红叶和丰收的季节。郭亮村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金黄的玉米,红高粱,一串串的山楂,一串串的柿子。金秋十月,植物绿、黄、红,远远望去,五彩缤纷。国庆节,人们来这里爬山、赏秋、晒秋、摘秋果。
6.河南自驾旅游攻略必去景点
2021中国旅游日河南景区优惠汇总:
洛阳:白云山、黛眉山、龙潭大峡谷。
新乡:新乡南太行所辖景点(八里沟天街山九连山、关山、秋沟、齐皇帝村)
焦作:神农山景区、青天河景区、枫林峡景区。
信阳:鸡公山
5月19日出生,景区免门票(凭本人)
焦作:云台山,城
5月19日,景区推出特价票。
郑州:青龙山慈云寺、伏羲山薛华洞、杜甫朱琳长寿山、绿化博览会、中原城、黄河彩虹。
洛阳:栾川(老君山、鸡冠洞、重渡沟、天河大峡谷、龙鱼湾、王宓竹海、扬子谷、抱犊寨)。
关羽的资料
东汉末年名将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汉族,并州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与黄河有关的信息
关羽(160?—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注〕,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汉族。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身长九尺,《三国志》中无记载。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曾任蜀汉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温酒斩华雄”等佳话。
关羽兵器:青龙偃月刀(演义)、槊(专家推论)
〔注〕关羽的本字,可能因资料版本不同而有所出入,目前流传比较广泛的是“长生”和“寿长”这两说。关羽的身世以前一直不是很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镇)常平村宝池里。记载说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关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戊午(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
关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关羽(陆树铭饰)羽在涿郡(今河北涿州)遇上东汉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后世传说,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结义。《三国演义》则“演义”出他们的誓词:“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虽是家言,但由于符合了频仍的时代中下层百姓的心态,所以影响巨大。后世好多农民起义,都效法结义的形式,来巩固队伍,加强团结。三人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参与了进攻农民起义军的行列。关羽也就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从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关羽始终忠心耿耿地追随刘备,“随其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刘备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羽、张飞担当他的护卫,是他得力的左右手。中平元年(185年),刘、关、张带着刚刚组织起来的兵马,首先投奔涿郡的校尉邹靖。黄巾军打到涿郡,他们配合官兵出动抵抗,首战告捷,立了大功。接着,他们离开涿郡,前去投奔正在广宗(在河北省威县东)围攻黄巾首领张角的中郎将卢植。到广宗后,因卢植遭诬陷被押回京师,他们便决定返回涿郡。归途中,遇到黄巾军天公将军张角正在追击接替了卢植职务的董卓。关羽和张飞带领一支人马,突如其来地向黄巾军横杀过去,救了董卓。刘备后来投奔幽州军阀公孙瓒,因屡立战功长任平原相,关羽和张飞担任了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他们三人照样“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和张飞终日侍立刘备左右,保护刘备。
建安元年(195年),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后,独掌军政大权,总揽朝政,皇帝成为傀儡。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了曹操。曹操表举他为左将军,拜关羽为中郎将(次于将军的武官)。时车骑将军董承接受皇帝衣带诏,与刘备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密谋除掉曹操。
建安四年(199年),刘备恐曹操猜忌,欲伺机脱离曹操控制,趁右将军袁术溃败,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曹操谋士程昱、郭嘉、董昭等认为,不该放走心怀叵测的刘备,曹操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不及。袁术南逃寿春(今安徽寿县),朱灵班师回朝,十二月,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以关羽代理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太守,自屯兵小沛,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与朝中反曹势力遥相呼应。东海(今江苏郯城)变民首领昌稀等,及周围郡县纷纷归附刘备,刘备部队很快发展至数万人,又派使者与袁绍媾结联盟,形成对曹操的严重威胁。并击败了前来讨伐的司马长史刘岱和中郎将王忠,暂且取得徐州、下邳地区,作为休养和发展的基地。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等企图刺杀曹操的泄露,董承、王子服、种辑皆被屠灭三族,唯参与密谋的刘备侥幸逃脱,且势力越来越大。曹操亲自征讨刘备,刘备惊悉曹操军将至,亲率数十骑出城观察,果然望见曹军旌旗,只得仓猝应战,被曹军击溃,刘备妻子被俘。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了关羽。刘备则逃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投奔了袁绍。
曹操赞赏关羽为人,拜其为偏将军,礼遇甚厚。不久却觉察关羽心神不定,无久留之意,便对与关羽关系甚好的张辽说:“卿试以情问之”。张辽去问关羽,关羽叹息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张辽将关羽的这番话转告曹操,曹操闻后,不但没有怨恨关羽,反而认为他有仁有义,更加器重他。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二月,冀州牧袁绍调动十多万人马进军黎阳(今河南滑县东北),征伐曹操并派大将颜良进围白马,攻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进。刘延告急请援。四月,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北救刘延。谋士荀攸建议:“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三国志·魏书·武帝传》),曹操依行其计。袁绍闻曹兵渡河,果然分兵向西,挺进延津。曹操趁机引兵向白马疾进,及距白马10余里时,颜良大为震惊,仓促迎战。曹操派张辽、关羽为先锋,率部进击。关羽跃马阵前,远远望见颜良麾盖(大将所乘戎车,设幢麾、张盖),直冲过去,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袁绍诸将“莫能当者”(《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曹操挥令大军冲杀,袁军大败溃散,遂解白马之围。戏曲中的关羽形象
曹操备赞关羽的勇武,对他重加赏赐,封他为汉寿亭侯(汉寿,地名;亭侯,侯爵名)。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其必去,遂重加赏赐。关羽把曹操屡次给他的赏赐都封存妥当,给曹操写了封告辞信,保护着刘备的家小,离开曹营,到袁绍军中寻找刘备。曹操将士闻后,要去追赶,曹操劝阻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
从关羽被擒到他立功报曹、重新投奔刘备,这段经历始终口耳相传,流行播衍。到《三国演义》,则形成了一个花团锦簇、精彩纷呈的故事单元,包括关公屯土山约三事(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曹操厚待关羽,小宴三日,大宴五日;曹操赠袍,关羽穿于衣底,上用刘备所赐旧袍罩之,不敢以新忘旧;曹操赠赤兔马,关羽拜谢,以为乘此马,可一日而见刘备;关公斩颜良;关公挂印封金;古城兄弟相会等。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段故事。
袁绍兴师南进,派刘备南下汝、颍,攻掠曹操后方,被曹操部将曹仁击溃。刘备逃回袁绍军中,受到猜忌,暗中打算脱离袁绍,于是建议袁绍跟荆州牧刘表结盟,以使曹操腹背受敌。袁绍信以为真,派刘备率领本部人马,再度南下汝南与黄巾军首领龚都等会合,兵力扩充到数千人,对曹操后方又构成威胁。是年七月,曹操为稳定后方,派大将蔡阳率兵讨伐刘备。刘备预作充分准备和部署,率部迎战蔡阳。两军激战,曹军大败,蔡阳被杀。建安六年(201年)秋,曹操统军进击刘备于汝南。九月,关羽随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龚都等部皆散。至此,刘备脱离袁绍,获得发展自己势力的机遇。刘表对刘备以礼相待,此后,刘备便在荆州屯兵。
从建安六年到十三年(201—208年),刘备在这八年中致力于礼聘人才,扩大军事力量。特别是在建安十二年(207年),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看到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日益密切,心中不悦。刘备察觉以后,就严厉批评他和张飞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关羽和张飞就再也不表示反对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刘表死,继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曹操。刘备为避开曹军锋芒,便撤离樊城,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去,并派关羽率领一万多水军,从水路往江陵会合。刘备军撤退到当阳长阪坡(今湖北当阳东北)时,被兼程追来的曹操骑兵打得大败,去江陵的道路被曹军截断,刘备只好斜趋汉津。关羽率水军前去接应,保护刘备退到了夏口。
据《蜀记》记载,当年刘备在许昌,与曹操一起打猎。关羽曾劝刘备乘人散混乱之际,杀掉曹操,以绝后患。可能由于形势不允许,刘备没有答应。这回在汉津会面,飘泊无依,关羽愤愤不平,说:“当年在猎场上,如果听了我的话,就没有今日的困厄之灾了。”刘备解释说:“当时,也是为国家着想,爱惜曹操是难得的人才。再说,如果天意正人,又焉知今日的飘泊不是咱们的福分呢?”不过,被认为不是事实。
曹操占领江陵后,气势更盛,大有吞没“无立锥之地”的刘备和消灭江东孙权之势。这就发生了孙权、刘备联军大败曹操的著名的赤壁之战。十一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今蒲圻县西北)大破曹操。关羽所率的一万精锐水军是刘备的主力,在这场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后人为突出关羽“全交重义”的特点,演义出了他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的细节,至今脍炙人口。
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都在今湖南境内),刘备得了四郡,加上孙权借给他的南郡,终于在荆州站住了脚。然后刘备封拜元勋。关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镇守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刘备带兵入巴蜀,取益州,关羽留守荆州。益州既平,关羽得赐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1]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七个郡,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必争的战略要地。赤壁之战后,曹操还占据着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所谓“借荆州”,就是孙权将自己占据的南郡南部借给刘备。刘备取得益州的第二年(215年),孙权便派诸葛瑾为使去跟刘备商量,要求把荆州南部的几个郡归还东吴。刘备托辞拒绝,孙权就派去一批官吏,接收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关羽坚决不让,将孙权派来的官吏全部轰了回去。孙权一怒,马上派吕蒙率领两万兵马用武力接收这三个郡。吕蒙夺得了长沙、桂阳两郡后,刘备急忙亲率五万大军下公安,派关羽带领三万兵马到益阳去夺回那两个郡。孙权也亲自到陆口,派鲁肃带领一万兵马扎在益阳,与关羽相拒。东吴的军队和关羽的军队都在益阳扎营下寨,彼此对峙。
孙刘两家正在争夺荆州,此时,刘备闻曹操攻下了汉中,急忙和孙权平分荆州,抵抗曹操。在此同时,关羽设宴招鲁肃赴宴,想商议荆州之事,但被鲁肃指责。
赤壁之战后,据守荆州的关羽名为“襄阳太守”,而荆州的襄阳、樊城等重镇还控制在曹操手中。为了实现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中所筹划的跨据荆、益二州,待时机成熟时荆州军队直下宛(今河南南阳)、洛,(今陕西南部),完成统一大业的计策,关羽一直虎视襄、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大败曹兵,曹操不得不退出汉中。于是,在手下文武官员的拥戴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节钺。
是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
襄阳、樊城隔汉水相对,互成犄角,是曹军抗拒南军北上的战备要地。时魏征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将军吕常驻襄阳。他从汉中撤军到长安后,又派平寇将军徐晃率军支援曹仁,屯于宛城(今河南南阳)。樊城之战开始后,曹操又派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往助守,屯驻于樊城以北。
于禁在此战中犯下致命错误。曹仁让他和庞德屯兵于樊城以北,和城中相互呼应,他竟未考虑该处地形低下的因素,便把所率领的七支人马都带到那里驻扎。八月,连降大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数丈。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只得率少数将士避到高阜之处。关羽乘战船猛攻,于禁欲退无路,被迫投降。庞德率的一部继续顽抗,誓死奋战,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箭尽矢竭,就短兵相接。将士有的战死,有的投降。关羽加强了攻势,同时,水势上涨更猛,土堤淹没,曹操部队都投降了。庞德想乘船撤回曹仁大营,但水势太大,船只倾覆,被擒,不屈而死。
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满宠认为:“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今河南郏县)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三国志·魏书·满宠传》)曹仁乃以必死决心,激励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抵御。
关羽军虽乘船猛攻,一时仍不能下。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被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谏止。他们认为:“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宣帝纪》)。
曹操纳了这一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进击。时关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约五里),徐晃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渐向围城蜀军逼近。
当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早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意思是刘备在取得荆、益二州建立基业之后,一定要外结孙权,形成巩固的联盟,然后才能北定中原。可见,孙刘结盟是刘备北定中原的基础。然而,这联盟却因为几个原因,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一是在荆州的所有权问题上。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对孙、刘、曹三家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曹操曾想占据荆州,统一天下,但赤壁一战使他美梦成空;孙氏集团一向认为荆州是必争之地。因为荆州据上游之重,只要操在别人手里,自己则处于被动地位。赤壁之战结束,为了继续联刘抗曹,不得已,只好暂借荆州给刘备。可刘备取得益州后,却无归还荆州之意。
二是关羽自恃勇武,对孙氏集团始终踞傲不敬。鲁肃与他单刀相会,讨要荆州,他尽管理亏,但仍然不肯从两家联合的角度着眼来妥善解决问题。孙权派使者为自己的长子孙登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不但不应许亲事,反而厚骂使者,双方关系越来越僵。
三是东吴臣子中,从主张连刘拒曹操的鲁肃已经去世,而其他臣子,如代替鲁肃统兵的吕蒙,就认为关羽平素骁勇善战,且有兼并吴国的雄心,所以,要求出兵对付关羽。他说:“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所以 孙权得到曹操的信后,欣然允诺。他召吕蒙回建业,共商夺取南郡的。关羽也知孙刘联盟不巩固,这时既要夺取樊城,又得防备孙权偷袭荆州。他看到东吴大将吕蒙屯兵陆口,就再三嘱咐麋芳和傅士仁小心镇守荆州,并将大部分军队留在南郡,还沿江设防,二三十里设一个岗楼,建起烽火台。吕蒙探知关羽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就佯称病重,上书给孙权,要求回去疗养。孙权公开发布命令,调吕蒙回建业养病。吕蒙推荐陆逊代替自己。当时,陆逊年少多才却无名望,正任定威校尉。孙权便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部督,接替吕蒙。陆逊到任后,派使者给关羽送去了礼物和一封信,信上恭维关羽水淹七军,功过晋文公的城濮之战和韩信的背水破赵,还勉励关羽发挥威力,夺取彻底胜利。关羽看到陆逊是个无名晚辈,对自己又如此恭敬、诚恳,就大胆放心,把荆州大部分军队陆续调到了樊城,打算趁徐晃的兵马还未赶到,大水又未完全退去,先攻下樊城。他亲自督战,加紧攻城,而曹仁依旧坚守。陆逊把关羽人马的调动情况详细地报告给孙权,且说明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关羽可一战而擒。
关羽在襄樊的兵马越来越多,加上新得于禁降军数万人,粮食匮乏。他责备南郡太守麋芳和傅士仁的粮草运送跟不上,大怒说:“还当治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二人于是存有叛心。后关羽为解燃眉之急,竟擅自强占东吴贮藏在湘关的粮食。孙权得知此事,觉时机成熟,便命吕蒙为大都督,发兵袭击关羽的后方。
是年十一月,吕蒙率军隐蔽前出,进至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把精锐士卒埋伏在伪装的商船中,令将士身穿白衣,化装成商人,募百姓摇橹划桨,昼夜兼程,溯江急驶,直向江陵进袭,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隐蔽和诡密。驻守江防的蜀军士兵被伪装的吴军所骗,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虏,江陵城内空虚,陷入混乱。吕蒙先让原骑都尉虞翻写信诱降驻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将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吴军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糜芳。二人平时就因为关羽对他们傲慢而心怀不满,这次又听说关羽回来要惩治他们,更是内心恐惧,于是在东吴大军兵临城下的情况下,献城出迎。吕蒙遂率大军进据江陵,从而,一举夺回蜀长期占据的荆州。吕蒙进占江陵后,尽得关羽及其将领的家属。他对他们加以优待和抚慰,并下令军中不得侵扰百姓,还对全城百姓表示关心,给有病的送医药,给饥寒者赐衣粮,使城内秩序迅速恢复。而骄傲轻敌的关羽,对吕蒙的袭击行动竟一无所觉。
曹操使者返回洛阳,带来孙权密信,说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但请保密,以防关羽得知有备。曹操部属多数认为应代孙权保密。谋士董昭独持异议,认为应佯允保密而暗予泄漏。关羽知孙权来攻,如撤兵回防,则樊城之围自解。关羽南返与孙权交战,两敌相斗,正好坐收渔利。若为其保密,使孙权得势,对我并不有利。再者,被围将士久不见救,担心缺粮产生恐慌,一旦发生意外,局面将难以收拾。故应以泄密为好。曹操纳董昭意见,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被围魏军得信后,士气倍增,防守更坚;关羽得信后,则既恐腹背受敌,又不愿前功尽弃,同时判断江陵、公安城防坚固,吴军若真来攻,一时不可能攻克,因而处于徘徊犹豫,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进至偃城,归徐晃指挥。关羽军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5000出战,然兵少被徐晃击退,当其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当时关羽营寨,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乘其军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之,杀降蜀之胡修、傅方。时关羽惊悉江陵失守,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曹仁部将多欲乘胜追击,参军赵俨认为,应保留关羽一定实力与孙权作战,不宜追击。曹仁同意赵俨看法,未部署追击。曹操得知关羽撤退消息后,果然派人传达命令,不许追击关羽。
当关羽撤军而回时,孙权已先到达江陵,派陆逊攻占夷陵(今湖北宜昌)、秭归(今湖北秭归),切断关羽入川退路。在回军途中,关羽多次派人到江陵探问消息。每次,吕蒙都礼待来使,并让使者周游城中。使者回到关羽军中,将士们知道家门无恙,斗志尽失,多数都半途而逃。关羽自知势孤,派人向驻扎上庸的蜀将刘封、孟达求援,二人以以上庸新定为由,拒绝支援。关羽陷于进退失据,腹背受敌的困境,遂西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这时,陆逊乘胜西进,夺取了宜都。关羽看到麦城东、西、南三面全是敌人,而援兵又迟迟不到,决定突围回西川。
吕蒙知关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麦城北边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十二月,孙权派使者到麦城劝关羽投降。关羽提出叫吴军退兵十里,然后在南门相见。吕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关羽投降。关羽及其长子关平趁机带着十几个骑兵,偷偷地出北门向西逃去,被吴将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被缚见孙权,孙权招降关羽,关羽宁死不屈,与其子关平在临沮一起为潘璋所杀,死时年约六十岁,其次子关兴嗣“汉寿亭侯”之位。蜀汉怀帝刘禅在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论及关羽与张飞:“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还说:“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确如此。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在夺取益州过程中,收降了马超,自领益州牧后,拜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因马超并非旧友,又闻说马超勇武,心中不服,便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诸葛亮知其意,写了一封回信,让费诗带给关羽,信中说:“孟起(马超字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黥布即英布)、彭(彭越)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字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有一把好胡须,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得信,大悦,把它拿给宾客传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黄忠阵斩曹军名将夏侯渊,因功升为征西将军。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诸葛亮说刘备说:“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刘备说:“孤自当解之。”(《三国志·蜀书·黄忠传》)。并派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去给关羽送印绶。
关羽闻说黄忠与己并列,大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费诗对关羽说:“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萧何)、曹(曹参)与高皇帝(刘邦)少小亲旧,而陈(陈平)、韩(韩信)亡命后主,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臂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三国志·蜀书·费诗传》)关羽大为感悟,遂拜受印绶。
关羽生性高傲的弱点,导致了在樊城之战,由开始的指挥正确,威震华夏,发展到最后上当受骗,全军覆没,大意失荆州,最终导致孙、刘联盟瓦解,其教训惨痛。当初曹操常告诫夏侯渊:“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三国志·魏书·夏侯渊》),终为人戏于股掌之间,夏侯渊最终果恃勇而亡,夏侯渊如此,关羽、项籍皆是如此。
但关羽更有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能够名垂千古。
关羽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
关羽勇武异常,冠于全军。后世,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违背史实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
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透其左臂。后伤口虽然愈合,但一到阴雨天气,骨头就常常疼痛。医生说:“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关羽便伸臂让医生切开伤口。时关羽正在宴请诸将,“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国志·蜀书六·关羽》)。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170:阮大铖祭文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中文名称: 黄河
外文名称: Yellow River
发源地: 巴颜喀拉山脉北麓卡日曲
长度: 5464公里
流域重要城市: 济南、郑州、洛阳、银川、兰州
注入海洋: 渤海
注入地: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
黄河为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长河之一。全长5464公里,居世界第五、亚洲第二(仅次于长江);平均流量1775立方米/秒(世界大河中属非常小的流量规模);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50万年前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西候度猿人;10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出现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出现晚期智人。
黄河依次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从山东注入渤海。黄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约像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正如诗人左河水在以黄河表达中华民族精神的《黄河奔海》中所曰:“几环咆哮卷沙腾,一路狂涛气势宏。 裂岸穿峡惊大地,带云吐雾啸苍穹。”
黄河流经地形区分别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5500公里,平均流量1774.57立方米/秒,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桃花峪。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 黄河汛期
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深平均为2.6米,有的地方的深度只有1.2米~1.6米。
由于泥沙淤积,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内的城市、农田,全靠大堤约束,因而它又被称为“悬河”或“地上河”。
黄河奔流在中条山与秦岭之间,东行经河南
河南(2张)省洛阳市。由这里距黄河南30公里处,就是洛阳市区。洛阳是四大古都之一,从周朝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炀帝)、武周、后梁、后晋,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誉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市吉利区位于黄河之北,其余县市区均位于黄河以南,因此黄河穿越洛阳。[1]
编辑本段溯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诗仙李白的诗句表达了我国人民对于黄河的深情。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孕育了伟大祖国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2]
黄河在汉代以前称“河”,那时人们普遍用“川”来泛指一般的河流。我国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汉书·西域传》中称“中国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大河”。[1]《尚书·禹贡》里“导河积石”的“河”和《史记·高祖本纪》里“浊河之限”的“河”都是指黄河而言的。所以,汉以前古书只有“河出昆仑”。
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使黄河为带、泰山为厉。”但是黄河一词在当时尚未广泛用,直到宋代,人们才普遍使用黄河名称并简称为“黄”,因为流经黄土高原。[3]
编辑本段自然特征地理位置
黄河流域简图
黄河流域界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南北相差10个纬度,东西跨越23个经度,集水面积75.2万多平方公里。黄河全长5464多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北麓卡日曲,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7毫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黄河干流呈“几”字形。
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带海拔4200米。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东为 黄河流域范围
吕梁西坡,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但就黄河的具体源头是卡日曲,玛曲还是扎曲,历来 黄河
有所争议。、科学考察团已确定卡日曲为河源正源。
黄河从贵德至民和境内海拔在3000到1600米之间,从民和下川口进入甘肃,这一段气候温和湿润,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誉;水流清澈见底,又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说法。宁夏的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因为处在黄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水源丰沛,灌溉便利,水草丰美,农业较发达,因此分别被誉为“塞上江南”和“塞上米粮川”。
流域概况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托克托县区河口镇为上游;河口镇至 黄河壶口
桃花峪间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的资料来源于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理》七年级上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公里。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现代肖草《卜算子·黄河》词给予真实诠释:“天飞川,骇浪生素幔。已过悬崖万仞山,犹有惊涛溅。溅不入春时,却把暖春唤。一任沧桑岁月多,尽在长河岸。” 黄河干流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
黄河(6张)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
黄河九曲
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支流带入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而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还不到1千克。黄河年平均16亿吨的泥沙,如果筑成宽一米,高一米的城墙,长度相当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的3倍,相当于赤道长度的27倍。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环境恶化
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入黄河。
最近因为风沙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专家说,如果人类再滥砍滥伐的话,黄河的源头很可能会被淹没在风沙之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起源,但是这条被誉为母亲河的源头今天却被荒山大围斩,风沙处处。
专家指出,人类违反自然的生活方式滥砍滥伐是破坏水源的主要原因,使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生态系统面临崩溃,也很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破坏下的另一个遗址。
保护方案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编辑本段黄河断流从1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局部气温低于往常,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植物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经河道才能补充。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①上游属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率极少,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少;
②流域内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粮食增长率;
③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使得黄河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④水库调节能力较低,水管理不统一;
⑤水费低廉,低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
⑥环境污染急剧降低黄河水的利用率。
⑦河道沿岸工厂污水排放过多,没有建污水处理厂。
编辑本段河道变迁概述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长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公元前4世纪黄河下游因河水浑浊即有“浊河”之称。公元1世纪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唐宋以后泥沙有增无减。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
历史上,黄河流域曾经长时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也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途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1938年黄河改道,河水南下夺淮,淹没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
就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特点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战国筑堤以前
上限大致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当时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在渤海湾西岸入海,因两岸未筑堤防,河道极不稳定。据文献记载,黄河曾往返更迭多次流经的有《禹贡》、《山海经·北山经》和《汉书·地理
志》中记载的三道。前二道在河北平原偏西,沿太行山麓北流,《山经》大河下游大致北流到永定河冲积扇的南缘,向东经过雄县、霸县一线,到今天天津市区附近入海;《禹贡》大河下游在今深县与《山经》大河别流,穿过今河北平原中部,于青县以东入海;《汉志》大河则离开了太行山东麓,经豫东北、鲁西北、冀东南,东北至黄骅县境入海。上述三河道在战国中期以前,或互为主次,或同时存在,但以流经《汉志》大河为常见。在古代,“河”就是黄河的专称。据《汉志》、《水经注》记载,河北平原上被称为"河"的水道达10余条,都可能是黄河某次决流改徙后的故道。
战国中期至西汉末年
战国中期,下游大规模修筑堤防后,固定下来的河道就是《汉书·地理志》里记载的大河,从此结束了长期以来多股分流、改道频繁的局面,我们暂时作为黄河第一次重大的改道。
在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地区人口稀少,初筑堤防时,两岸堤距宽达50汉里(1汉里相当现今414米),大溜(水流主泓)得在堤内游荡,河道蓄洪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决口。以后生齿日繁,在大堤内河槽两旁淤出的大片滩地上进行了垦殖,修筑民埝以自卫,远者距水数里,近者仅数百步。遂使河床迫束,河身多曲,淤高迅速,险情迭出。
西汉末年,今河南浚县境内河道,“河水高于平地”,显然已成“悬河”。这是秦汉以来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的结果。公元11年王莽时黄河又东决,河、淮之间水灾延续了60年之久。
东汉至唐末
公元11年(王莽始建国三年),黄河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以上决口,河水一直泛滥至清河郡以东数郡。当时,王莽因为河决东流,可使他在元城的祖坟不受威胁,就不主张堵口,听认水灾延续了近六十年,从而造成黄河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改道。
此后,在将近千年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出现过相对稳定的局面,偶而有决溢,也未造成大规模改道。其原因:
一,东汉开始,大量游牧民族入居黄河中游,退耕还牧,次生草原和灌木丛代替了耕地,水土流失相对减弱。
二,公元70年,在王景领导下,对西汉末漫流的河水进行全面治理,才固定了一条新的河道,大体流经冀鲁交界地区,从长寿津(今濮阳西旺宾一带),自西汉大河别出,循古漯水河道,经今范县南,在今阳谷县与古漯河分流,经今黄河和马颊河之间,至今山东利津县境入海。
三,当时黄河下游存在不少分支,或单独入海,或流入其他河流,沿途更有一些大小湖泊和沼泽洼地,都起着分洪、排沙与调节流量的作用。
唐末至北宋末
经近千年的堆积,到唐末开始,黄河下游河口段已逐渐淤高。公元 893年(唐景福二年)河口段,发生近百里的改道。到五代时期,决口的频率明显增加,平均不到三年就有一次泛决。
至11世纪初,在今山东商河、惠民、滨州市县境内,河道又“高民屋殆逾丈”。此后决口地点又上移到澶州(今河南濮阳)、滑州(今滑县东旧城)一带。总的趋势是,河道逐渐向北摆动。五代末年、北宋前期决出的赤河、横陇河,都在唐代大河之北。
1048年商胡埽(今濮阳东昌湖集)决口,北流经今滏阳河与南运河之间,下游合御河(今南运河)、界河(今海河)至今天津入海,史称“黄河北派”。这是黄河变迁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的改道。(黄河北流大的共有三次:商胡埽、小吴埽、内黄口)
金元至明嘉靖
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为阻止金兵南下,宋东京留守杜充竟然在今河南滑县西南人为决河,使黄河东流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入泗水,夺泗入淮。从此黄河离开了春秋战国以来流经今浚、滑一带的故道,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在此后的700多年中,以东南流入淮为常。这是黄河下游变迁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也是黄河第四次重大的改道。
浚、滑之间原是黄河下游的窄道,由于这一段河道的控制,以下河道决口后摆动的范围,基本上限制在太行山以东、山东丘陵以北的河北平原上,离开了这段河道以后,下游河道折向东或东南,摆动于豫东北至鲁西南地区。在金代,有记载的12次决口中,决后河道摆动在该地区占10次。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10月,黄河在原武、阳武、中牟、延津、开封、祥符、杞县、睢州、陈留、通许、太康、尉氏、洧川、鄢陵、扶沟等15处决口。大致可以分成三股;一股在中牟境内折而南流,经尉氏、洧川、扶沟、鄢陵等地,由颍水入淮;一股在开封境内,折而南流,经通许、太康等地,由涡入淮。我们将其称为黄河历史上第五次大改道。
从金元至明中叶,黄河变迁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决口地点西移。起初决口多在今山东境内(12世纪50、60年代),以后西移至今河南汲县、阳武(今原阳东部)、延津一带(12世纪80、90年代)。到13世纪70年代~14世纪40年代,决口已移至新乡、原武(今原阳西部)、荥泽(今郑州市西古荥镇)一带,几至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顶端。
第二,河道干流逐渐南摆。12世纪中期以后河道经豫东北、鲁西南,至今山东梁山县境流入泗水。以后逐渐南摆进入豫东开封、商丘地区,经安徽砀山、萧县至江苏徐州夺泗入滩。金元之际两次人为决河,先后由濉夺泗或由涡入淮。13世纪后期有一段河道夺颍河入淮,达到黄河下游扇形平原的西南极限。
第三,下游河道除干流外,同时分出几股岔流,迭为主次,变迁无定。自12世纪下半叶(金大定年间)开始,即出现“两河分流”的局面。以后又分成3股,大致均流经今废黄河一线以北汇入泗水,夺泗入淮。到13世纪下半叶(元初),下游又出现了夺濉、涡、颍入淮的几股。嗣后,或东流入泗,或南流入淮,时而又东北决入马颊河、徒骇河、北清河(今山东东平以下黄河)入海。经常数股并行,迭为主次,变迁极为混乱。元末(1351)贾鲁治河时,曾整治一条从河南封丘东至徐州夺泗入淮的河道,史称贾鲁河。不久即告废坏。
编辑本段现代黄河治理科学划分
中科院泥沙专家钱宁提出了黄河粗沙和细沙之分。在黄河上,粗沙指直径0.05毫米以上的沙粒,直径0.025~0.05毫米的为中沙,直径0.025毫米以下的为细沙。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主要是由于4亿多吨的粗沙造成的。对此,人们通常用的方法是人工扰沙和调水调沙。人工扰沙指利用机械手段将黄河河底的粗沙搅起,喷射到黄河主河道中,从而流入海洋。调水调沙在小浪底水库中应用较多,已有12次。
治理措施
近50年黄河的治理有了很展:
1、黄河流域已修建了3千多座水库,总库容已相当黄河的年径流总量,黄河水的利用率已达60%;利用世界银行修建的小浪底工程已于1998年按期截流。
2、黄河下游1300公里的大堤普遍加高加固三次。
3、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五分之二得到治理。在1950-19年的48年内,黄河流域8省(区)共完成梯田、坝地、其他基本农田和造林、种草等五项主要水土保持措施2. 71亿亩,折合18.08万平方公里,占8省(区)水土流失面积44万平方公里的41.1%。按48年平均,年均进度0.83%。上述治理面积中,有梯田(包括塬面条田、埝地)4617.17万亩,坝地537.8万亩,其他基本农田3381.33万亩,造林15094.46万亩,种草3491.67万亩。
专管机构
我国水利部下设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经的各省、市、县设黄河河务局,各县级河务局沿黄河大堤设管理段,进行黄河大堤养护、勘测、建设等工作。
编辑本段文学典故成语
气吞山河:吞:吞没。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浊浪排空:形容来势凶猛,气势宏伟。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
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河清海晏:指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形容天下太平;比喻天下太平。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泾渭分明:渭河和泾河交界处渭河清,泾河浊,两者互不相融;后引申两个人行事作风完全不同。
带砺河山 带砺山河 砥柱中流 负石赴河 河不出图 河汾门下 河汉江淮 黄河水清 河清海竭 河清难俟 河清人寿 河清云庆 河山带砺 海晏河清 砺带河山 砺山带河 鲤鱼跳龙门 俟河之清 跳进黄河洗不清 鱼烂河决 激励瓦拉
诗句
1、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2、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6、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10、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川。--王安石《黄河》
11、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王昌龄
12、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王昌龄《送裴图南》
13、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杜甫《黄河二首》
14、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
15、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
16、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17、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18、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19、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20、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李商隐《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21、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白居易《生离别》
22、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李流芳 《黄河夜泊》
23、雷霆横刻千重山,澎湃纵雕万里原。—朱炳仁《黄河》
辞赋《黄河赋》
君不见黄河之水来天上来,咆哮奔腾出远望。君不见高天崩碎女娲石,银汉倒倾声威壮。骇鲸鲵而震蛟鼋,栗沉雷而嗔巨浪。滚六千里之洪涛,冲灌海门;发亿万年之蟒湍,溯源青藏。纳百川之涓流,行之大场。挟野荒之沙砾,辟重岩之叠障。苍水使者,怅投金简玉书;献瑞麟龟,驮来河图洛相。啸吼兮,丘峦惊悚;磅礴兮,千军莫挡。壶口中雹碎雾喷,龙门外雪激玉撞。是知息壤难塞,大禹费想。堤堰溃摧,百灵羡蚌。
尔其柔怀玉宇,慈含宏量。伏羲育化于中原,神农植稻于榛莽。夸父嘘吸其精气,轩辕承运于沃壤。是知应天者勇,持险者亡。石鼓击空,远近之金铁皆鸣;阡陌纵眸,今古之寇仇胆丧。红日于远天吞吐,离云共金辉晃漾。 残豹已驱,英雄起起伏伏;螭战轮回,碧血泱泱漭漭。青纱帐风扫雾霭,落照里尽染阳刚。
其为母亲之河、生命之光、中华血脉、炎黄乳浆。育四百兆儿孙,网开慈源;承五千年文化,鉴证沧桑。老子悟道于弱水,孙子握简于河梁。庄子观涛于一派,孔子流教于八方。辞赋誉于楚汉,诗吟漫于宋唐。教宗归其脉络,典经蕴其玄黄。惜其太白诗简,坡老词凉。相如赋少,右军笔殇。
壮士骋怀兮,懦夫心悸。慵者振奋兮,达者激昂。名利客,时空淘尽;真英雄,非为帝王。
敬尔生生化化,跌跌宕宕;曲曲折折,浩浩汤汤。流沙混沦,洪波致远。北辰待洗,南鲲欲翔。呜啸而汹涌天地,逶迤而逸傲遐荒。敬尔柔中蓄力,弱中蕴强。动中循道,静中寓狂。敬尔浑浊可清,灵性深藏。情能下泪,怒敢 狷扬。敬尔百折不回,惟大海而皈依;虚怀恒志,泯岁月之玄霜。
曾经滩回钓雪,照民生之疾苦;而今乐起钧天,谐盛世之吉祥。养慧发明,莫夸纸张铜器;滋田广育,茂生金谷稻粮。植被葆青,根基已固;浚疏畅顺,龙蛇任缰。使架海之鲸,莫可横逆;喷浪之鳌,难以嚣张。摧枯荡朽,尘埃祈靖;抱天而流,心源弥彰。
长桥卧波,虹接其霓彩。高堰储玉,电发其精芒。厦庇万间,回看云楼鳞栉;铁船竞渡,不让纤夫踉跄。尧街汇彩,香车驻跸;禹甸牧歌,机耕农忙。王气兆昆仑雪域,商机达花府渔乡。融合而奉献,欣喜天人之合契;凝神而观势,直挺豪杰之脊梁。脉源绵传,执着承继;逝者如斯,浑穆苍茫。水调歌头,豪放云天之襟怀;胸消块垒,欲飞千古之霞觞。**源流,润黄种之肌肤;**土地,祭黄帝之祠堂。听华岳之霜钟沛然,知汉家之英胄慨慷。水生澜,不消英气;天行健,煜照金阳。此深情萦结万世,涌热血澎湃一腔。天山客临流而叹:伟哉!浩哉!来见民族之精魄,归映华夏之辉煌!
俗语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
2、黄河清,圣人出。
3、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
4、跳进黄河洗不清。
5、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6、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7、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8、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9、九曲黄河十八弯,一碗河水半碗沙。
10、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阮大铖祭文
明沈士柱祭阮大铖文,极狡狯。文曰:“某年月日,故降大司马阮公之丧,至自浙东,沈某为文以祭曰:‘古称知己,重于感恩,以余观之,岂独恩为知己哉?孔融博文强记,操非不知之;颜真卿纯忠大节,卢杞非不知之;惟知之深,故忌愈切,杀愈速。天下后世但知操、杞妒贤,而不知于两公未始不称相知也。余少贱,未识司马,闻公掇巍科,登华膴,附中常侍势,与士君子为仇。说者遂诋公为子,导杀正人。余谓不然,逆珰嗣子满天下,得公不加益,失公不加损,效吮痈舐痔之行,媚衔宪握爵之人,具翻江搅海之才,行坠石下井之事,何求不遂,何欲不行,而位不过光禄。雄狐九尾,不得与彪虎雁行,于以知公之迹巧而事拙也。烈皇手定逆案,阅公封事,入赞道列,终身不齿。说者谓公深仇先帝。余谓不然,使先帝悉公才智,复为录,则恩怨亲仇,与众相忘久矣。惟毅然不摇群论,使公十七年林壑,养鳞甲,丰羽毛,得甘心快意为具者,伊谁之赐耶?于以知公之阳仇而阴德也。公词曲奔走一时,说者谓愤时嫉俗,科诨皆指正人。余谓不然,弘光半载,公涂面登场,自为玩弄,及窜鸠兹,公曰:“我必不学伯嚭走钱唐。”无论自比宰嚭,作谶钱唐,一语不出前史,作剧者神子胥之灵,以褫公等谗邪之魄,公目不识史,胸中但有梨园稿本,以国为戏,于以知公之胆大而才小也。公以小怨杀周、雷二公,复兴钩党狱,说者谓公流毒宗社。余谓不然,周、雷亢直,忌者不独公也。公不杀,群小必杀之。即不然,而贤奸并列,邪正不分,终令大厦莫支,狂澜失砥,而后殒命报国。论者不责其见几之不早,即讥其返正之无术,故死于公,犹愈自死也。即同难诸君,雕虫小技,当与草木同腐,天公手,登弹墨以永其名,虽公为国谋不忠,为身谋不祥,而为诸君子谋则善也,于以知公之事险而意厚也。公闻变倡逃,说者以卖君误国,律与马同罪。予谓不然,公与马密谋定策,如置弈棋。然马贪夫败类,自公出而劝以戕贼毒螫,及悔为所用而事已去。浙东一战,马尚同方合志,不知输诚纳款,公又先马效之矣。使公同受戮西市,一生恶迹,补过盖愆,何委质后方糜烂以死,生与马同丑行,死并不得与马同荣名,天实为之也。公临岩一跌,身首异处,智能保首领于生前,不能全躯于身后,谁分其尸,谁传其首,岂非天哉!于以知公之意狡而神愚也。此五者,人议公险,予为公平之;人议公深,予为公浅之;人议公毒,予为公厚之;人议公巧,予为公拙之。独人高公词曲,予独畜以。谓公以人国侥幸,正坐此病,九原有知,当亦以为知言也。予隔县诸生,不知公何风闻,怨毒为甚。友人曰:“君庚午闱后,有人以闱义质公爪牙,君见评阅,当座叱之,其人忿而谒公,借君为质,公于是伏欲杀之机矣。”或又曰:“君渭阳侍御,公未第,辱公推分,及公为大行给谏,侍御绝不与通。又,公欲以故人礼遇子,子不屑仕也,公于是又增欲杀之目矣。”夫士睥睨王侯,莫如祢衡,其面辱阿瞒无人礼,而操能容之。若以通家子视余,昔秦桧、胡安国始未尝非同党,及末路败坏,子胡寅、胡宏以和议不合,答书甚严,桧虽心恨,未至于杀也,公何必欲置予死地耶?然公虽欲杀予,予即未见杀于公,而以称相知,则有窃附古人者。忆党祸初发,公庭语坐客,二沈倔强,必生致。二沈,眉生与余也。夫倔强之名,世所讳,古所尊。公不吝以加之余,公不可谓不知我。自公降后,同人为余动色相戒,余笑曰:“公狡狯人也,其于余一发不效,有懈志矣。且自度向以搏象全力,免尚得脱,今游魂余烬,焉能钩致周内,复陷人罪罟哉?余知公必不为也。”余不可谓不知公。今有人绸缪款洽,而实泛常,公操利刃,设深阱,使我流离琐尾,然犹窃附知己,魂如有灵,当临风一笑也。’”〔文甚长,节录之。〕 此文嬉笑甚于怒骂,朽骨有知,能无汗泚。
〔试注〕
1、 阮大铖 :(1587-1646)明安庆府怀宁人,字集之,号圆海,又号百子山樵。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初由行人擢给事中,初倚左光斗,以升迁不如己愿,转而依附魏忠贤,任太常少卿。又惧其不足恃,每持两端。崇祯初,名列逆案,废为民。后居南京,招纳游侠,谋以边才召。复社诸名士为《留都防乱揭》逐之,遂闭门谢客。福王立,得马士英力,为兵部添注右侍郎,进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乃翻逆案,欲尽杀东林、复社及素不合者。清顺治二年,清兵陷南京,大铖逃入浙江方国安军中,次年赴钱塘江干降清。从攻仙霞岭,发病僵仆石上死。一说清兵搜得大铖等请唐王出关,为内应疏,大铖闻讯,触石死。大铖通音律,有文才,所撰今存《燕子笺》、《春灯谜》、《牟尼合》、《双金榜》,以情节曲折见长,另有《咏怀堂诗集》及多种。
2、 沈士柱 :(?-1659),字昆铜,号惕庵,其父沈希韶,明朝御史。沈士柱在崇祯年间加入复社,反对阉党,因党祸被迫离开芜湖流落杭州等地,南明灭亡后回芜隐居,但仍秘密从事反清活动,清顺治14年(1657)被捕,1659年清明在南京从容就义,其一妻二妾同时在芜自殉。与吴应箕、沈眉生、杨维斗、刘伯宗合称为“复社五秀才”。著有《土窨集》,在狱中写《故宫词》24首。
3、 狡狯 :谓机灵。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噶雄》:“有务子者,年与雄埒,为人亦狡狯颖秀。
4、 降丧 :降下灭国之祸。《书·君奭》:“弗吊天降丧於殷。” 孙星衍疏:“言不善之天,降丧亡之祸于殷 。”《旧唐书·敬宗纪》:“ 宝历不君,国统几绝,天未降丧,幸赖裴度 ,复任弼谐。”
5、 孔融 :(153年-208年),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6、 操 :曹操。
7、 颜真卿 :(709-784年),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臣、书法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等,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他曾得罪权臣,被贬为平原太守。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784年,被缢杀,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8、 卢杞 :(?-约785)唐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字子良。卢怀慎孙。以荫累官虢州刺史。建中初,征为御史中丞,论奏称旨,旋迁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有口才,貌陋面蓝,不耻恶衣食,人谓有祖之风节。及为相,妒贤忌能,立威固权。陷害杨炎、颜真卿,排斥李揆、张镒。建中三年(782),为镇压田悦、李希烈等叛军,以筹军资为名,聚敛财货,民怨沸腾,长安为之罢市。次年,泾原兵变,长安失守,随德宗逃奔奉天,李怀光指斥其罪责,乃罢相贬为新州司马。后改授澧州别驾,卒于官。
9、 巍科 :犹高第。古代称科举考试名次在前者。宋·岳珂《桯史·刘蕴古》:“其二弟在北皆登巍科。”《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取巍科则有馀,享大年则不足。”清·赵翼《钱茶山司寇以大集见示捧诵之馀敬题于后》诗:“已擅巍科最,兼期不朽垂。”
10、 华膴 :wǔ。华贵;显贵。明·沉德符《野获编·神仙·谈相徐爵遇神人》:“二人俱市井驵侩,本无足道,然亦以小慧寸长,坐致华膴。”清·龚自珍《<鸿雪因缘图记>序》:“今使所遇而永承平无事也,起家功名,致身华膴,一切勿问,固不得预於贤大夫之数。”清·姚石甫《桐城麻溪姚氏登科记》:“且世有豪杰之士,身处孤露……然奋袂而兴,登高第,仕华膴,功立才见,犹足以济大业。”
11、 中常侍 :官名。秦和西汉时为加官,有此加官,就能入禁中。东汉时由宦者担任,初俸千石,后增到比二千石,掌侍从左右,从入内宫,赞导内众事,皇上提出问题时,负责解答,或受差遣办事(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孝桓帝纪》:“壬寅,中常侍单超为车骑将军。”《后汉书·朱乐何列传·朱穆传》:“臣闻汉家旧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奏事,黄门侍郎一人,传发书奏。”三国曹魏黄初年间,与散骑合并,称散骑常侍,改用士人。吴称散骑中常侍,简称中常侍,也用士人。蜀仍用宦者,为近侍之职,干预朝政。西秦置左中右常侍,为中枢官,掌朝政。北魏中常侍地位与少卿相等,侍从皇帝左右,传达诏命,受理尚书、门下奏事。北齐中常侍为中侍中省副长官,四品上,掌出入门閤。隋唐改称内常侍,属内侍省。金章宗太和二年也置,为内侍寄禄官,正五品,用以升内侍局御直、内直有年劳者;初属宫闱局,后属宣徽院。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一·内侍省》、《宋书·百官志下·散骑常侍》。
12、 子 :①夫的前妻之子或妻的前夫之子《汉书·王尊传》:“ 美阳女子告子不孝。” 王先谦补注引沉钦韩曰:“前妻之子也。”《三国志·魏志·何晏传》“ 晏 , 何进孙也” 裴松之注引晋·鱼豢《魏略》:“ 太祖为司空时,纳晏母,并收养晏 …… 文帝特憎之,每不呼其姓字,尝谓之为子。”
②养子;义子。《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曹彰传》“黄须儿竟大奇也” 裴松之注引晋·鱼豢《魏略》:“ 太祖在汉中 ,而刘备栖於山头,使刘封下挑战。 太祖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子拒汝公乎!’” 封 , 备养子。《旧唐书·辅公祏传》:“初, 伏威( 杜伏威 )养壮士三十馀人为子,分领兵马。” 清·侯方域《司成公家传》:“ 南乐魏广微 者,亦忠贤( 魏忠贤 )之子也。”
13、 导杀 :导致诛杀。
14、 逆珰 :旧指弄权作奸的宦官。《明史·倪元璐传》:“总之东林之取憎於逆璫独深,其得祸独酷。” 清·归庄《工部尚书陈公行状》:“近乃有蔑君父而事逆璫,建祠祝釐,称神颂圣。”
15、 衔宪握爵 :谓言出即为法令,手握爵赏重权。形容把持国政,有生杀予夺之权。天宪,指朝廷法令。《资治通鉴·汉桓帝永兴元年》:“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受握王爵,口衔天宪。”胡三省注:“天宪,王法也;谓刑戮出于其口也。”
16、 光禄 :官名。汉有光禄勋、光禄卿、光禄大夫。秦设郎中令,掌宫殿门户。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大夫掌议论。大夫又分太中大夫、光禄大夫、谏大夫。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东汉沿用西汉官制,也设光禄勋。《后汉书·百官二·光禄勋》:“光禄勋,卿一人,中二千石。”注曰:“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更直执戟,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魏晋有光禄大夫,有的为职事官,有的为加官。《晋书·职官》:“左右光禄大夫,金章紫绶。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品秩第二,禄赐、班位、冠帻、车服、佩玉,置吏卒羽林及卒,诸所赐给皆与特进同。其以为加官者,唯章绶、禄赐班位而已,不别给车服吏卒也。又卒赠此位,本已有卿官者,不复重给吏卒,其余皆给。光禄大夫银章青绶者,品秩第三,位在金紫将军下,诸卿上。”“魏氏已来,转复优重,不复以为使命之官。其诸公告老者,皆家拜此位;及在朝显职,复用加之。及晋受命,仍旧不改,复以为优崇之制。”“光禄大夫与卿同秩,中二千石。”南北朝时刘宋设光禄大夫。见《宋书·百官下》。南齐设光禄勋、左右光禄大夫、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见《南齐书·百官志》。北魏设光禄勋、金紫光禄大夫。见《魏书·官氏志》。梁设光禄卿,掌宫殿门户。又有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见《隋书·百官上·光禄卿》。唐朝设光禄大夫、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皆为无职事的散官。见《旧唐书·职官一》。宋设光禄卿,见《宋史·职官八》。明设特进光禄大夫,正一品;光禄大夫,从一品;皆文散官。见《明史·职官一·文之散阶》。清代也有光禄大夫,为正一品的封赠官。见《清史稿·职官一》。
17、 雄狐九尾 :《诗经·国风·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据《左传·桓公十八年》和《公羊传·庄公元年》记载,鲁桓公的夫人文姜是齐襄公的妹妹,但却同襄公私通。桓公十八年,文姜与桓公一起到齐国去,桓公发现了文姜和襄公的暧昧关系,便责备她,她告诉了齐襄公,襄公便派公子彭生把鲁桓公害死了。这,就是《南山》诗的本事。《毛诗序》说:“《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
狐,本是一种邪媚之兽,它居住在高高的南山之上,不正像居于齐国最高位子上而又荒邪*乱的齐襄公吗?齐襄公竟荒*到与自己同父异母的胞妹私通的地步,这种行径和那尾随着雌狐的雄狐又有什么两样?
18、迹巧而事拙:
19、 烈皇 :明·崇祯皇帝死后,谥曰庄烈愍皇帝 ,简称烈皇 。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 烈皇可谓之能容谏臣矣。”
20、 封事 :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汉书·宣帝纪》:“上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领尚书事,而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后汉书·明帝纪》:“於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 李贤注:“宣帝始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封有正有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而不奏。后魏相奏去副封,以防拥蔽。”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自汉置八仪,密奏阴阳,皂囊封板,故曰封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四凶》:“ 磻叟莅事未终考秩,抛官诣阙上封事,通义刘公引为羽翼,非时召对数刻, 磻叟所陈,凡数十节,备究时病。” 清·朱彝尊《兴化李先生清寿》诗:“曾闻过江上封事,神人观听交欢忻。”
21、 道列 :
22、 弘光 :南明褔王朱由崧年号(1644-1645年)。亦借指朱由崧。清·孔尚任《桃花扇·设朝》:“小生扮弘光衮冕,小旦、老旦扮二监引上。”
23、 鸠兹 :古邑名。《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 ,为简之师,克鸠兹 。” 杨伯峻注:“鸠兹 ,吴邑,当在今安徽芜湖市东南二十五里。”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一·陈伯玑》:“ 陈伯玑允衡 , 建昌南城 人……乱后寓黄山 ,移鸠兹 ,再移白下 ,贫甚。”
24、 伯嚭走钱唐 :(?-前473)一作白喜,或伯嚭。春秋时楚国人。楚大夫伯州犂之孙。楚王诛州犂,他逃奔至吴,被任为大夫,助吴王阖闾伐楚,以功升为太宰。善奉迎,深得吴王夫差宠信。吴破越,他受越贿赂,力劝夫差许越媾和,又屡进谗言,谮杀伍子胥。越灭吴后,投降越国,为越王勾践所杀。
25、 褫 :chǐ。剥夺。
26、 周、雷二公 : 周镳 biāo(?-1645),明镇江府金坛人,字仲驭。崇祯元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以言事被斥为民。伯父应秋、叔父维持阿附阉党,并列逆案,为之深感耻辱。罢官后结交东林,参与《留都防乱公揭》讨阮大铖事。弘光时为阮大铖诬陷至死。有《逊国忠记》。
雷演祚 :字介公,太湖人,崇正庚午举人,累官山东兵备佥事。
黄宗羲《感旧》:“南都防乱急鸱枭,余亦连章祸自邀。可怪江南营帝业,只为阮氏杀周镳!”
27、 弹墨 :弹劾的奏章。《宋史·赵鼎传》:“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齎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臣日侍宸衷,所陈已艰难,况在万里之外乎?”
28、 马 :马士英(约1591-1646)明贵州贵阳人,字瑶草。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历郎中、知府。崇祯五年,任宣府巡抚,以公帑馈遗朝贵,坐遣戍。流寓南京,与阉党阮大铖相结。十五年起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庐、凤等处军务,防御农民军。清兵破北京,与江北诸镇将拥立福王朱由崧,进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仍督师凤阳。士英不满,嗾诸将疏促史可法出督师,留己辅政。在位援引阮大铖,打击东林党人,招权罔利。清兵压境,一无筹划。及扬州失陷,南京危急,即仓皇南逃,鲁王、唐王皆拒不纳,其后,一说在太湖中被清兵俘杀;一说在浙江降清,又与唐王通消息,事泄,于延平被杀。
29、 方 :方国安,中国浙江萧山人,明朝总兵。明末兵力最盛,但军纪不整,纵兵哗掠,给事中吴适劾之。由杭州退至钱塘江东岸,和王之仁部构成抗清主力。南明时封镇东侯。后拥兵入浙,百姓受其迫害。后降清,马士英和阮大铖后来先后向他投靠。挟制鲁王朱以海,斥逐张岱。张岱《石匮书后集》卷四十八有《方国安传》。
30、 盖愆 :qiān。谓修德行善以弥补过去之罪恶。语本《书·蔡仲之命》:“尔尚盖前人之愆,唯忠唯孝。”清·袁枚《新齐谐·雷诛营卒》:“余虽心识为某卒,而事既寝息,遂不复言,曾密语某,某亦心动,自是改行为善,冀以盖愆,而不虞天诛之必不可逭也。”
31、 公临岩一跌 :顺治三年( 1646 )六月,清军渡钱塘,阮大铖降清。清廷授其内院职衔,后随清兵入闽,在五通岭上突然头面肿胀,贝勒劝他留下养病,“大铖惊曰:‘我何病?我年虽六十,能骑生马,挽强弓,铁铮铮汉子也!我仇人多,此必东林、复社诸奸徒潜在此间,我愿诸公勿听!’已而又曰:‘福建巡抚已在我掌握中,诸公为此言得毋有异意耶?’”于是大铖带病随军南征,越仙霞岭,众将上马缓行登山,而“大铖独下马,徒步而前,左牵马,右指骑(者)曰:‘我精力百倍于后生!’盖示壮以信其无病也。言讫,鼓勇先登”,不久“马抛路口,身踞石坐”,僵仆石上死。时天气炎热,尸体溃烂,清军草草收殓,不知埋在何处。一说阮大铖闻马士英被杀,自投崖下死,被戮尸。
32、 渭阳侍御 :?
渭阳 :①《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 渭阳 。” 朱熹集传:“舅氏,秦康公之舅, 晋公子重耳也。出亡在外, 穆公召而纳之。时康公为太子,送之渭阳而作此诗。”后因以“渭阳”为表示甥舅情谊之典。 唐·杜甫《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诗:“寒空 巫峡曙,落日渭阳情。” 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吾父与君有渭阳之谊,欲媳 青君谅无不允。”
②舅父的代称。 唐·李匡乂《资暇集·渭阳》:“徵舅氏事,必用渭阳,前辈名公,往往亦然。”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 唐毕相諴 ,家本寒微,其渭阳为太湖县伍伯。” 清·方文《石臼访韩元长》诗:“金石千年事,幽灵仰渭阳。”自注:“ 梅解三 , 韩甥也。其遗集可传,予欲元长梓行之。”
33、 通家子 :犹世交子弟。《后汉书·孔融传》:“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 唐·卢照邻《哭明堂裴主簿》诗:“缔欢三十载,通家数百年。”《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两人三世通家,又是少年同窗,并在一寓读书。”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 葛世兄因为是世交通家,又自幼认识,彼此还说得拢。”
34、 胡安国 :(1074-1138年),又名胡迪,字康侯,号青山,谥号文定,学者称武夷先生,后世称胡文定公。建宁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学者。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丁丑科赵昌言榜进士第三人。 为太学博士,旋提举湖南学事,后迁居衡阳南岳。提倡修身为学,主张经世致用,重教化,讲名节,轻利禄,憎邪恶。胡安国一生以圣人为目标,主要从事学术研究,潜心研究《春秋》。1131年,在湘潭县隐山与次子胡宏共同创办”碧泉书堂”(文定书院前身),开创”湖湘学派”。其所著《春秋传》成为后世科举士人必读的教科书。又著《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文集》十五卷,《宋史》立传,《宋元学案》中有《武夷学案》,明正统间从祀孔庙。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朝廷赐”霜松雪柏”匾额一方,乾隆二年(1737年)拨内府库银建祠于隐山,并将其居住地称为”胡文定祠”。王夫之肯定安国的”著攘夷尊周之大义”,但对”兵权不可人”持有否定态度。
子胡寅、胡宏以和议不合:秦桧与胡安国本有故交,后来秦桧擅国求和,结党营私,胡寅遂与绝交并弃官归家。绍兴十二年1142,秦桧曾致书胡寅,欲使胡寅改变主张,重新出仕并及二弟,遭到胡寅的拒绝。
35、 眉生 :沈寿民(1607-1675年),字眉生,号耕严,宣城人。移寓南京。明末诸生,加入复社,崇祯九年(1636年)举贤良方正,与沈士柱合称“江上二沈”。明亡后隐居不仕,与徐枋、巢鸣盛称“海内三遗民”。著有《剩庵诗稿》。
弘光帝在南京即位成立南明小朝廷时,独掌朝廷大权的阮大铖因为沈寿民在参劾杨嗣同的奏疏中有这样的话:“大铖妄画条陈,鼓煽丰艺”,直白地指责阮大铖,所以想要凭借他当时的权势逮捕沈寿民,以泄其心头郁积已久的宿恨。沈寿民得到消息,悄悄改名为王子云,逃离家园,隐居在金华山一带。从此不再问及世事,也不再显身仕途,遁迹不出,终老于其隐居之所在,仿佛古时遗民不知所处年代与地域。他的门人弟子私自为他称谥号为文贞先生。
36、 绸缪 :情意殷切。汉·李陵《与苏武诗》之二:“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奉所惠贶,发函伸纸,是何文之巨丽,而慰喻之绸缪乎!” 吕延济注:“绸缪,谓殷勤之意也。” 元·张昱《醉题》诗:“情在绸缪歌《白苎》,心同慷慨赠青萍。” 郑泽《佩忍初来长沙即席奉赠》诗:“ 灵均餐落英,讌席聊绸缪。”
37、 款洽 :诚恳周到,情意融洽。《北史·卷二二·长孙嵩传》:“隋文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
38、 琐尾 :亦作“璅尾”。《诗·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朱熹集传:“琐,细;尾,末也。流离,漂散也……言黎之君臣,流离琐尾,若此其可怜也。”后以“琐尾”谓颠沛流离,处境艰难。亦指颠沛困顿中的人。
39、 汗泚 :cǐ。出汗。多形容羞惭。明·袁宏道《摘发巨奸疏》:“木面石心,犹当汗泚。” 清·杜岕《客洗耳亭即韵酬萃叟》:“人生重大节,结友无汗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